字体【
预留广告位

2021年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分类:工作要点 日期:2022-11-05 22:55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2021年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快推动“四大板块”率先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综合施策”原则,高效落实“五化”工作机制,巩固提升“万人助万企”“专班抓项目”实效,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预期发展目标如下:

1.工业发展: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计划增长9%左右;全力支持一汽创新发展,红旗汽车产量再翻一番,确保一汽在长口径产值新增350亿元以上。

2.工业投资:全市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0%,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工业标准厂房:2020年已建成的工业标准厂房完成80%以上的项目摆放,2021年再新建200万平方米。

一、落实“六稳”“六保”,推动工业稳定增长

1.加强运行调度监测对重点企业、行业、区域坚持三级调度制度,监测工业生产动态情况。完善重点企业运行调度台账,及时跟踪掌握重点企业月度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产品产量、价格、市场销售、库存等情况监测。加强七大行业运行质量分析研判,把握行业运行趋势,强化预测精准性、有效性。加大重点区域指标调度力度,推动各板块挖掘增量、化解减量,确保全市工业稳定增长。

2.加强分析预测预警跟踪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加强与重点城市信息沟通和共享,分析比较我市工业位次和优劣势。研究重点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性变化,分析研判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预警,提出应对建议。深入剖析我市工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供上级决策参考,引导企业积极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3.全力稳定重点企业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积极协调解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部件短缺问题,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力度,做到有变化第一时间掌握,有停产第一时间预警,有检修第一时间安排,有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以银企对接、产需衔接、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方式助力企业应对短期冲击和长期变化,推动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加快重组、技术改造、安全改造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恢复正常生产。

4.强化疫情防控保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指导工业企业完善防疫应急预案、加大防疫物资储备、提升突发疫情应对能力,筑牢全市工业常态化抗疫防线。及时掌握突发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积极协调解决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运输遇阻难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启动防疫物资生产日调度机制,加大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包保服务和支持力度,满足全市疫情防控需求。

5.积极培育挖掘增量遴选高成长性、创新性企业建立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培育计划、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引导、分类指导,切实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做好拟入规企业的培训、指导和申报工作,协调处理申报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企业顺利入统,做到应报尽报、颗粒归仓。

6.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立足产业长远发展需要,优化要素供给体系,强化稳定供给能力。坚持政府、企业、要素保供单位三方协调机制,对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的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问题进行实时跟踪、重点协调,力促企业保持正常生产节奏。继续抓好电煤保供,监测电煤进耗存情况,协调煤源和运力问题。

二、深化“万人助万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7.深化两级联动机制。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市、区两级级功能组协同配合,突出企业融资、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党建人才、法律事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七大方面,扎实有效推动各层面问题及时化解。

8.深化企业服务工程。探索建立助企长效服务机制,以“稳增长、强保障、解难题、促发展”为服务重点,努力将“百、千、万”企业服务工程、规下企业培育升级服务工程、停产企业走出困境服务工程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力争做到有突破、有创新、有成效、有亮点。

9.完善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长春政企通”平台功能和内容,推动政企通平台企业开通率和问题收集率不断提升,探索新纳入包保范围企业提交问题属地化管理和服务机制,为助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夯实基础。

10.加强督导考核实效。构建督、考、查三位一体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万人助万企”考核细则,坚持日常考评和集中测评相结合,加强助企工作跟踪督办,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强化暗访和通报,建立规范、完善、有效力的助企督导工作机制。

11.优化舆论宣传氛围。不断优化“2+N”宣传模式,加强正面宣传、舆论引导和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好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立体化、深入化、丰富化的宣传,不断扩大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知晓度、关注度,进一步营造助力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谋划建设重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扎实落实“专班抓项目”。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专班办公室的牵头作用,调动专班各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各作战单位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存量项目加快建设和增量项目谋划招商两大重点任务,对存量项目,重点解决手续办理、土地征拆、资金短缺、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各类问题;对增量项目,按照“四大板块”产业空间布局和“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招商工作,确保洽谈项目早落位、落位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13.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长客车辆公司整体搬迁、长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投产达效专项行动,着力推进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丰越RAV4新车型导入及扩能、生物制品所新冠疫苗分包装车间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4.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为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高效推动项目设计、土地、规划、建设等各项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积极申请政府专项债券,为新建标准厂房提供有力资金保障。构筑良好招商引资平台,同步做好标准厂房入驻项目洽谈、招商工作,促进产业项目集群集聚发展。

15.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积极同国家相关部委、省相关部门对接,按照国家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重点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方向要求,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申报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帮助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战略平台,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快发展建设。

16.注重谋大局招大商。积极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围绕“四大板块”产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分解年度计划,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深化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积极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围绕汽车、轨道客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链式发展,紧抓一汽、长客等龙头企业配套需求,面向重点区域,瞄准重点企业,强化产业宣传推介,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实现重大产业项目突破。

四、加快集群集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7.推进产业链链长制。构建长春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关键环节,加快形成长春市重点产业链“五图”“四清单”,强化横向、纵向协调联动,推动产业链链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生态良好发展。

18.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加快推进一汽集团产能提升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助推一汽集团转型升级。全力支持红旗、奥迪新能源生产基地落位建设,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力培育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大力推动“六个回归”,重点推动丰田发动机、玲珑轮胎、中法智能产业园、富赛汽车电子等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19.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轨道车辆公司搬迁和长客检修运维基地建设,同步吸引外地核心配套企业落户长春。引导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支持推动“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星座建设,加快建设万丰智能机器人、长德智能装备产业园、中韩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依托机场、航展、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开展航天航空装备链式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0.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领军型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承接贯通的优势产业体系。重点打造肉牛加工、生猪加工、肉鸡加工、玉米深加工、稻米精加工、饲料精加工、大豆精加工、梅花鹿加工、林间特色资源加工、动植物副产品深加工等10个产业链。

21.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国药新冠疫苗分包装、安沃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产业基地、海外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吴太医药产业园、圣博玛生物医用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具有创新引领、联动融合、特色发展、开放共享、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创新产业。

22.加快培育光电信息产业。充分发挥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带动作用,以CMOS图像传感器为核心,不断壮大CMOS芯片产业,促进光电信息产业与汽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发展汽车电子,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谋划布局汽车电子项目。协调解决项目问题,加快推进长春经开光电信息产业园、富赛汽车电子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23.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依托中科英华、中科稀土、中研高分子、高琦聚酰亚胺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先进钢铁、稀土发光、非金属矿物质、生物基和高分子纤维、新型建材等领域,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五、深入实施改革示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4.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实施《2021年长春市民营经济振兴发展行动计划》,着重从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投资融资、完善支撑体系、打造服务平台等方面推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不低于全市GDP增速,新登记民营企业户数达到2万户。

25.落实改革示范任务。贯彻落实《2021年国家民营发展改革示范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建设、创新体系建设等十一个方面改革示范,实施十五项示范工程,落实八十项重点任务,重点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转型升级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6.指导服务民营企业。组织开展“服务企业月”,拓展实施特色服务企业活动,进一步优化环境和精准服务。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精益生产管理、打造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工作。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

27.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链和产业需求,引导创业孵化基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扶持一批特色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跟踪与指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创建、联办创业孵化基地,并适时开展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力争年度内新培育建成5户创业孵化基地

28.加大企业人才培训。以市中小企业人才创业指导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行公益性培训,以培训带动稳岗就业。指导培训机构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灵活组织企业参加学习。强化专项培训工作,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创业者在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兴动能

29.强化创新体系支撑。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计划,组织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为晋升省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奠定基础。组织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注重发挥中心和平台作用,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计划,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0.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我市科研资源优势,打造校院企创新共同体,配合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技术攻关组织推进技术攻关定制,促进科研成果在长转化。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兑现,推进院士长春创业试点示范项目,支持院士在长创业,培育生成高科技重大产业化项目。

31.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健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工业设计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依托东北振兴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和吉林省工业设计协会,加强工业设计调查研究。持续开展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培育壮大工业设计主体,提升全市工业设计水平,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七、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2.建设两化融合体系。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宣贯,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广泛实施。发挥贯标认定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壮大贯标达标企业队伍,进一步推动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33.推进企业数字转型。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培育建设,发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

34.强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以推进新基建“761”工程为契机,加快布局推进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和应用。发挥吉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八、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35.推进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扎实开展重点能耗企业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活动,做好节能诊断服务等工作。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组织重点企业管理人员节能节水业务培训,提高对相关政策、法规理解落实能力。全方位、多层次推广秸秆原料化技术,引导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

36.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做好工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按职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河(湖)长制工作任务,强化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治理。严密组织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加强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应急预警指导督导。推动爱仕得公司落实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主体责任,加大调研督导力度,协调推进按计划实施异地迁建,高标准完成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任务。

37.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按照国家工信部、省工信厅工作安排,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绿色制造体系政策宣传培训,组织指导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产业链管理企业。发挥绿色制造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绿色制造业先进典型,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38.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统筹考虑安全生产,从源头治理上指导相关行业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按照民爆行业、道口安全监管职责,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适时开展道口安全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组织县(市)区、开发区申报认定化工园区,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39.加强无线电频谱监管。进一步提升频率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无线电台站规范化管理,做好5G干扰协调工作。完成9通道监测测向一类固定站升级改造,完善长春市城区和开发区监测站布局,进一步提升无线电监测覆盖宽度和深度。持续配合开展治理“黑广播”“伪基站”专项行动,全力完成重要时期、重大活动、重点行业和重要考试等各类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任务。

九、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40.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4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明理、务实、高效、规范、创新”的工信精神,开展打造“两先一优”典型示范工程和“服务发展先锋行动”“改善民生春风行动”“学习示范典型 创建标准党支部”等活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2.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严肃查处违纪违规等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保持工信队伍良好形象。

4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努力营造便捷高效的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加强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

44.加强综合素质提升。组织干部积极参加全市线上“大培训”、周末大讲堂、干部夜校等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继续做好我局“工信大讲堂”部门专门业务培训工作,做好经常性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初任培训、任职培训、进修培训、专题培训等各级各类干部的调训工作。完成年度“长春市干部网络学校”和“吉林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各项学习任务,确保我局参训率、完成率达100%。

本文TAG:长春市  工业信息化  工作要点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