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

分类:自查报告 日期:2022-11-05 14:13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

  量子医学始于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的问世,这种装置被试用于医学诊断领域,通过对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弱磁场进行捕捉和解析,从而达到定性治疗的目的。这种装置被定义为量子共振检测仪,共振检测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被定义为量子医学。   
    在2001年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论坛上,量子医学专家、量子共振检测仪的发明者张海涛博士对量子医学的产生和定义作了以上的阐述。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记者特别约请张博士就量子医学的应用原理、研究方法、优势特点等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  

基本原理波有差异共振可测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任何粒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波长,如单一原子派生的信息属X射线范围(1pm~10nm),分子发出的信息属于紫外线范围(170~400nm),人体细胞的波长属微波范围(0.1~30cm),地球的波长为3.6×1061cm。波还具有共振特征,即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时可发生叠加,这种共振原理同样存在于声波、电磁波及所有物质。当需要鉴别两段波是否相同时,可从是否发生共振得到定性鉴别,而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出来的,所以这种装置又被称为量子共振检测仪。  

 物质及生物体由无限原子组成,生物体形成的磁场属微高斯??毫高斯磁场,即微弱磁场。量子共振检测仪可测出横波磁场(质量波)和纵波磁场(粗密波、压缩波)。这两种磁场是伴随电子和基本粒子群运动的能量反应,因而生物体的能量信息都集中在合成波中,必须对合成波进行分解辨认,才能对照健康、正常波形得到共振的相关程度。首先,将微磁场的电磁波以傅立叶解析法(Fourier)中的完全标准成交函数,提出调查项目的标准波形,然后编成代码信息输入数据库。需检测时,以代码波形为钓针,将生物体发出的合成波传入量子共振检测仪的解析回路,在分解成单一规律性近似波形后,钓针加以识别再进行共振比较,计算出异常程序及与被钓波的关联程度。根据以上结果,共振表示处于正常范围,共振失败则表示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而病变的轻重程度可量化为0~±22个级别,每一级别可定性为何种病变的特征波形。  

 张博士指出,量子共振检测方法的精彩之处在于建立各项生命体征、病变的标杆波长数据库,并以代码信息的形式随时在检测中调用,由于任何粒子(包括病变组织的粒子)的特征波长都有差别,所以将电磁波解析成细化的数字函数,可与数据库相关指标对照得出准确度相当高的量化结果,同时不受其它电磁杂波,包括宇宙线、电子设备、空气粒子等电磁场的影响。 
开发过程多科联合数据攸关  

 张博士指出,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关键是建立准确详尽的生命体征电磁波特征数据库,而解析程序及装置可用于一切物质的电磁波分析,只需调整相应的精密程度及解析度。在研究过程初始必须建立标准体征模型。张博士以正常肝细胞的各项波长测定为例,首先以生物工程技术培养正常人肝细胞,并检测解析出模型波长,经大量检测重合,找出波形的共性及特异性,再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进行筛选,从健康人的合成波中找出相似的波形,作相关性分析,此时可初步确定肝细胞相关各项电磁波的数据信息(函数),再进一步与肝部各类病变病例作临床检测,可将0~±22级量化病变标准逐级测定下来,并相应调整正常函数。与此同时还需进行病变细胞培养,将实验室数据与临床病例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及不必要的杂波。经过多次来回筛选和数据积累,可将各指标的特征波长确定下来,成为各种函数及数字形式的信息储存到数据库中。张博士说,在整个繁复的筛选测定过程中,涉及生物医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微积分、电子技术多个学科领域,所以必须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才能保证数据达到93%~94%的准确率。  

应用范围诊病无创测效有法  

 当人体细胞发生病变时,构成原子的电子其运动首先出现异常,导致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细胞的规则能量传递发生变化、混乱,最后引起异常生理状态,而量子共振检测仪可解析电磁波的异常情况。数据库中的正常人体脏器组织及数百种疾病的磁场数据将被调出并与异常波对照,得出的结果是病变的轻重程度以-22~0量化区分,而健康人体因个体差异及健康状态多在0~±22间变化。对一般认为难以定量的模糊病因如情志刺激、过敏感源等均可用量化的数值反映严重程度,肿瘤的良恶性和早、中、晚期的检测也相当灵敏。这种检测方法的突出优势在于,检测过程的无创性,张博士指出,目前各种医疗诊断中有部分需要取样、切片,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同时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而量子医学诊断则只需接触传感器,不会有任何影响(包括B超、X射线等虽无创口,但影响细胞生长),而毛发、尿液均可用于检验,所以在不断完善数据库的前提下,量子医学诊断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宽。  

 将待测药物与患者毛发共同放于测试板上,测得患者病变信息累积的量化值与不放药物时测得同一病变代码量化值相减得到的差值,即为药物改善病变量化效价,简称为量价,以这种对药物改善各种病态的量化效价进行检测,并形成相关药效学为量子药效学。这种方法对于中草药的筛选、复方制剂药效的早期鉴定及药品真伪的鉴别都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微弱磁场测定装置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被开发并上市。1989年,美国罗纳德?伍因斯特克首先发明了具有代码解析功能的超高灵敏度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称为MRA。其后日本从美国引入MRA系统,不久即出现MAR-Special、MAR-Classic等改良机种。这类仪器的基本原件为多波振荡器及射电电子管。但美国FDA在90年代初一度禁止这类初级阶段仪器在医学上的使用。1996年日本人陆续研制开发了以下几种机种:   LifeFieldTestre(LFT);MAXLifeFieldAnalyzer(LFA);AMV;
QuantumReonacerSpetrometer(QRS)。1998年韩国也开发了全自动Q-MAR型装置。其它国家的机种有VEGA、MORAAGupRoll。其中VEGA机种以德国生产为主,目前约有2.5万台以上在日常诊疗中使用,而日本已有5000台(QRS)在日常治疗中作辅助应用,我国拥有20台(包括QRST和Q-MRT机种)在日常诊疗中使用。2001年5月27日中国首台QRS量子共振检测仪研制成功。
  

   

   

本文TAG:医学  量子  新方法  诊断  介绍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