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 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分类:策划方案 日期:2022-11-06 03:58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

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营造政府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环境,切实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整合广州地区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专业场馆、实践基地等的优势,统筹丰富社会资源,整体规划我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推动建立机制健全、课程完善、师资达标、场地丰富、模式多样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把我市劳动教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通过劳动教育,全面提高我市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年度目标

1.2021年目标:

初步建立市级统筹、区域推进、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市、区、校劳动教育责任人明确,职责清晰。

初步构建劳动教育教学教研体系(即市教育研究院+11个区级教研机构+N个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各区100%配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成立劳动教育科组,初步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各学校符合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课时达标率100%

初步探索制定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办法,建立劳动清单制。

创建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即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个区级劳动实践基地+N个劳动教育基地),累计创建150所市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50100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累计认定100所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创建6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认定10所市级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市、区两级认定不少于55个劳动教育基地。

初步普及学生劳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探索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学校劳动周”“一周一家庭劳动

遴选120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推广宣传。

2.2022年目标:

市、区、校三级劳动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进一步健全劳动教育教学教研体系,各区配置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基本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特色学校、基地学校逐步配备专任教师。

继续扩大劳动教育基地联盟规模,累计创建200所市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80160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累计创建10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市、区两级累计认定100个劳动教育基地。

继续普及学生劳动实践,深入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学校劳动周”“一周一家庭劳动

3.2023年目标: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上下联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家庭、社会支持配合,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各类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更有效,配置更均衡,利用更合理。

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各学段配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各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任教师,配备若干名兼职教师。

三、工作措施

(一)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

2.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

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STEAM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创客空间,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小课题探究、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3.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类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在公共必修课中,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

(二)普及劳动实践活动

4.安排课外校外劳动实践

确保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设定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后一周为学校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开展校内劳动实践。中小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尽可能减少校园保洁服务外包的范围和工作量,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由学生自主完成,确保100%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洁活动,80%以上学校的校园清洁由学生采取卫生区包干等形式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助研助教助管等劳动实践。鼓励学校结合校本实际,突出学校特色,一校一策建立校级劳动清单。

组织校外劳动实践。各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个学段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或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市、区区域性劳动教育基地,发挥其场地的空间优势、劳动的课程优势和师资的专业优势,每年组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体验教育。

5.鼓励家务劳动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好榜样。指导孩子完成家务劳动,坚持生活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在实践中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合理安排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传授规范的劳动程序、方法和技巧,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共同参与社区清洁、垃圾分类、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鼓励孩子勤工俭学。

各学校探索实施一周一家庭劳动行动,对照《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按照学段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家庭每周开展家庭劳动,引导学生完成扫地、整理、烹饪、种植、养殖、家具家电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组织教学教研

6.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教研体系,由市教研院牵头,联动11个区级教研机构、N个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借助高校、社会优势资源,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全市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7.将劳动教育研究纳入教育科研立项项目,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机制完善等,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注重研究劳动教育中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个性化教育模式,丰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8.研发具有岭南特色的劳动教育教材,遴选试点学校开展教材试点工作,逐步向全市推广应用。职业院校可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读本,由编写院校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查。鼓励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反映劳动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影视资料,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定期推出网络劳动教育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四)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9.认定一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创建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成立学校劳动教育联盟。通过城乡结对,鼓励城市学生到农村从事学农及农事体验、农村传统手艺学习、乡村文化考察等,鼓励农村学生到城市从事城市志愿活动、城市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科技制作与发明活动、职业体验和城市文化考察等。

10.探索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统筹整合社会劳动教育基地优势资源,设计多条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的劳动实践线路,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11.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借助广州地区专业组织集中、高等学校众多的优势,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场地不够、师资不足等问题,整合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创建广州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新模式。

12.充分发挥4个市、区级校外实践基地师资建设、课程开发、教研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广州劳动实践教育联盟和大湾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促进各基地劳动教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辐射带动全市各区劳动教育的实施,打造大湾区劳动教育高地。

(五)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3.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市级统筹规划、区级推进落实、校级组织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各区教育局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负责部门,配备劳动教育专干,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教研部门至少配备1名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为各学段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组建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组、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等,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各学校明确分管校级领导及具体负责科组、责任人,成立劳动教育科组,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

14.建设人才队伍

1)成立市、区劳动教育专家指导组,借助专家智慧,做好区域劳动教育的规划建设等。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劳动教育方向的教师培养。构建四级(市级、区级、校级和学术团队)、三维(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学校劳动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机制,组织劳动教育教研人员和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更新劳动教育教师观念。

2)各学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任教师,配备若干名兼职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辅导员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作用,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中小学可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课兼任教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可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

3)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评选一批劳动教育骨干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名师工作室、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遴选建设范畴,打造一批带动全市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领军团队。

15.拓展劳动场所

1)实施劳动教育场馆建设工程,各区多途径推进区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争创一区一劳动实践基地,支持、指导各学校新、改、扩建校内劳动实践场室。认定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建设职业体验中心(基地),利用职业院校场所、课程、师资等优质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科技教育等。认定一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与中医院、中药生产企业、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等合作,指导试点学校开展中草药种植项目。探索馆校合作,研发馆校合作课程,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认定一批校外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机构、厂企农场、科创企业、企事业单位、行业产学研机构等作为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工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科技体验等劳动实践。各学校将劳动实践场室纳入学校建设规划,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场室,完善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或开展养殖等,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小农田、城市小菜园建设。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要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2)打造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做好远期规划,探索打造成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劳动教育的融合平台、标志性基地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研发中心、劳动实践师资培训中心,指导各区属劳动教育基地、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设计、师资建设等。区属劳动教育基地发挥劳动教育基地的育人经验,利用基地优势资源,开发特色校外劳动课程,积极与区属学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专业能力培训。

3)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基地在师资、场地、课程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主多辅劳动教育基地,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带动周边学校劳动教育共同发展。

16.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多种形式筹措劳动教育工作所需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17.做好安全防范

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责任保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管控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消除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

(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18.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一批市、区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树立一批劳动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的典型经验和案例;举办劳动教育推进现场会,展示学校优秀劳动教育成果,促进校际劳动教育经验的相互交流。遴选一批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将各学校的优秀劳动教育成果、典型经验制作成系列推文、视频,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鼓励、支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19.各学校积极挖掘劳动教育好案例,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七)建立健全教育评价

20.修订现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探索制定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办法,遴选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市学校扩展;研究建立劳动清单制,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各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修订)》《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依托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成长记录、学分奖励机制、劳动教育评价等,评选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等。

(八)开展教育督导检查

21.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对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督导结果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本文TAG:学校  新时代  劳动教育  方案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