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宪法宣传基地软硬件建设情况

分类:专题范文 日期:2022-11-04 20:13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宪法宣传基地软硬件建设情况

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早上好!

  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宣传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法律,顾名思义,是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衡量是非曲直的准绳,是我们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还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我们首先应当想到法律,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法律正在日益完善,并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基本上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生活中,法律已经能够给我们以充分、公正的保护。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我认为,除了社会风气和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之外,青少年对法制观念淡薄和忽视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的口号中明确要求同学们应主动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抵制不良诱惑和影响。当然,现在对同学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遵守校纪校规。我们要能做到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天天坚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就能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要遵纪守法,就应该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的纪律开始。要能够做到严格自律,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古人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更要力促自己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以法治为保证。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人人做一只知法、懂法、守法的蜡烛,去照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与法同行,立志成才,走出我们无悔的岁月!亮出我们人生的精彩!

  讲宪法宣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如何理解:

  1、宪法是母法。就象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反宪法,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2、宪法是爱法。就象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举例: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眼前一律同等。

  宪法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制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欺侮、诽谤和诬陷陷害。

  3、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

  举例:

  宪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

  宪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规定了国家权利的来源是人民,而不是某一个国家领导。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标志,如国旗、国歌、首都等。

  宪法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宪法中有哪些规定是跟我们有关的?

  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第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都有休息的权利。

  宪法第49条: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宪法第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守旧国家秘密,爱惜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就让这些法律意识贯串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骨子,好在我们内心深处荡气回肠,让法律意识不但印在我们脑中心中,更要印在我们的行为当中,这样就不难成为一个所谓意义上的法制达人。黑格尔也曾说过,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人的修养。假如作为像我们这类新兴的知识份子意识,作到理解法律。在无形中,也能体现一个有教养修养的新型青年。假如人人都能作到这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想不发展想不前进都难啊!

  谢谢大家!

篇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依法治国乃国之根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中国的社会当中有强烈的人治的基因,只有当法治的基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骨血当中,中国的社会进程才是真正进入全新的阶段。建设法治中国是一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共同推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总体采取的是“立法先行”发展模式。在当时法制基础相当贫乏的条件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当时的历史需要,通过短时期大规模立法迅速扭转了“无法可依”局面。

  立法是法治运行过程的起点,而执法、司法、守法是对其的延续和发展。法治的目标与价值最终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实现。如果立法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那么法律将形同虚设,民众就会失望,法律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法治建设也将陷入“口惠而实不至”的境地。 近些年来,法制建设落实不彻底导致了许多冤假错案,让社会民众对于法律、司法和执法机关的信任程度大幅降低,执法和司法如果不能得到贯彻,立法所做的努力也是徒劳,法律将被束之高阁。

  一言以蔽之,建设法治中国不仅仅是加强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立法与执法、司法的有效对接与贯通,是要把“纸面上的法”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真正转化为“行动中的法”。为此,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总体布局之后,专门强调要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着重阐述了当前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基础上,才会出现全社会的认同,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法律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法的生命在于被赋予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法律实施问题发表重要阐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就为新时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明了方向和基本思路。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这表明,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能否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能否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不仅仅在于我们有无法律,更决定于这些法律能否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取决于这些法律能否通过执法和司法过程真正作用于社会生活。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实施意义更为凸显。这是因为,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民众尊重和信赖司法,这种尊重和信赖将有助于克服政府执法的缺陷;如果他们失去了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则他们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将会消失,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存在大量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现象,那么立法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成效将丧失殆尽。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为当前的司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作为当代的我们,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懂得用法律与身边的各种违法现象斗争,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法制社会中合理行驶自己的权利,更好地体现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当我们从身边做起,真正做到把法律意识贯彻到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本人的权利才能在法治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保护,整个社会才能更好地向前迈进。



 

本文TAG:宪法  宣传基地  软硬件建设情况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