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三篇

分类:观后感 日期:2022-11-06 10:47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以供参考。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1
  
  辛亥革命这一令人振奋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但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历史书上的描述。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更直观鲜活的展示了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这段革命的壮烈让我深深震撼不已。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清政府封建的统治,祖国被弄得满目疮痍,但辛亥革命熔铸了大部分先进人士的鲜血,共同铸就了中国的脊梁、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电影一开始就从秋瑾牺牲开始,作为一名母亲一个女人为了革命可以身先士卒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让人为之震撼,镜头接下来就到了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和失败。
  
  黄花岗惨烈的战况让人心疼不已,有时候我在想革命也不用那么过激做这些无谓的牺牲,但是影片中描述孙中山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是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很多人家庭富裕,甚至有妻儿,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一个一个的倒下,他们本可以在当时的世道凭家里富裕的环境舒适的度过一生,但是他们为了大家舍小家的精神着实的令人可歌可泣。这些革命者都是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是中华民族新生力量的不灭源泉!从广州起义再到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到最后创建共和制,再到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与袁世凯,革命果实被窃取的无奈。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情况,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打破了君主专治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当时中国的国情并不适合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力弱小。从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给袁世凯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资产阶级到最后没能领导中国走向真正的胜利。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乃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北京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
  
  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生于忧难,死于安乐。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2
  
  电影《辛亥革命》终于以影像史记替观众梳理清晰了关于辛亥革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即 1911年到1912年旧历年亥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与清廷、后与北洋表世凯完整的斗争经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壮烈的出场,他留下的那篇著名的《与妻书》100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我曾有幸见过这位福建青年门手书,笔迹神采飞扬之至。然而内容着实让人不禁潜然泪下,与妻“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你“忍受着悲伤”,忍受着无限的不舍,与爱妻永别,献身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集中事业。其爱情之伟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注!如此优美的散文家书,情文浓厚,内涵富泽,怎能令人不怆然涕下!
  
  正如孙中山所说,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尽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少年英雄,电影至最后也落在林觉民夫人和孩子身上,父辈们流血牺牲只为换得后代人能够过上自由阳光的新生活,这是电影作品里少有的将大时代、大事件归一为小家庭、小悲欢同一部,也是意图用百年前的这宗大事件感化当代人的一种努力。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整部电影的起首,鉴湖女侠秋瑾毅然赴死的过程已经彰显创作者的意图,即想用朴实用生活道理概括那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苹命历程。
  
  “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
  
  “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
  
  她昂起头,坚决地拒绝官吏的最后通牒,毅然决然走向刑场,沉重的枷锁根本无力使她低头握紧的双手决不再向恶势力松拳,黑压压的脚链托在泥泞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却是无反顾的。囚链一环扣一杯.扣得越紧,封建社会里的愚昧愈发显得深不可测。
  
  两边站着的老百姓表情个个太过木讷,正如鲁迅那篇《药》里形容的一般。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己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捧着与两个儿子的合照,流下两行清泪不染灰尘。张口深深叹息,这是母亲对你们最后的钟爱。死,并非不足惧,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在这一刻的心底喜极而泣。
  
  风,吹入你日梦:你,夜里追着风。这目光熟悉又陌生,无惧、无畏,亦无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讷!中国人民正团结一心,脚踏买地的走在复兴的征途中。世界看得见我们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当代学子,不愁吃写用度;不愁没书念,不愁没有发展的前途。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地迎风飘扬。我知道,革命前辈们,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静详和的蓝天上爱抚的凝望着我们。我们,必将不辜负战士们流血牺牲,不幸负父母们用劳动汗水的养育,不幸负共产党正确的领导。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3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瀚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漏,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
  
  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 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  

本文TAG:辛亥革命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