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范文三篇

分类:事迹材料 日期:2022-11-06 09:32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范文三篇

  9月23日,国家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范文三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抗疫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1

  上海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

  2月16日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在前期选派7批医疗队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医疗资源,选定仁济、市一、市六、市五、市七、杨浦区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选派医务人员组建了第八批援鄂医疗队。

  2月17日上午,各医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时内,积极动员、克服困难,选派了513名包含医疗、护理、管理等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整装待命。

  据悉,本批医疗队于2月19日中午驰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

  本次仁济医院156人援鄂医疗队由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组成。队员年龄横跨23至59岁,平均年龄仅为33.5岁;其中党员75人,副高职称以上14人。

  全体队员上车前,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带领队员振臂高呼:“仁济仁济,仁心仁术;仁济仁济,战疫必胜;仁济仁济,中国一流”,以此表达对此次战疫行动的必胜信念,赢得了现场如雷的掌声与欢呼,也让来壮行的战友们湿润了眼眶。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共有156人,由60位医生、90位护士和6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涵盖了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心内科等科室,上海市一医院副院长刘军担任医疗队领队。

  “彻底战胜疫情,让所有人一个不少地回来,这是我的使命。”上海市第一人民副院长、此批市一医疗队领队刘军此刻的声音有一种战前的兴奋,“作为一支156人的 “整建制”部队,在协调、配合、协同作战、组织管理上,具备先天的优势。我们定能打胜仗!”

  急诊危重病科护士高霏第一时间报了名,“一直想上前线!”高霏在前几批选派医疗队时也曾积极报名,机缘巧合,一直未能成行,此次终于如愿。

  “当年汶川大地震时,我还在上大学,学校邀请救援队员回校讲课,真的很伟大。”就此,治病救人、冲锋陷阵的战士形象便深埋于高霏心中。用高霏的话来说,医护人员不光是白衣天使,更是裂缝中的阳光,驰援湖北,责无旁贷!

  还有一位受访者请记者在刊发报道时,隐去她的姓名,她说家中父母还未同意,自己一心渴望西行。“学医的这个时候不派用场什么时候用。”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就该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征团的行李连夜已备好。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武汉,在未来回望这段抗疫历程,将会是一段特殊的‘武汉记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范小红的儿子今年正值中考,她在出发前特地给儿子做了一顿糖醋排骨,这是属于“妈妈的味道”,为的是给即将中考的儿子加油鼓劲,之后一段时间内,范小红将缺位“母亲”这一角色,舍小家为大家,投入到一线艰苦的抗疫战斗中。

  范小红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作为女性领队,范小红在管理方面更为细致、柔性,即便工作再辛苦,她都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能够振奋士气、鼓舞人心。

  对于市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小华来说,驰援武汉不仅是紧急支援,更是一场守卫家乡的战役。“湖北是给予我生命的地方,我的许多朋友都在武汉生活,有些同学也参与了一线抗疫工作!我不畏惧挑战,我渴望与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同并肩作战!”陈小华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只有7个月大,他把家庭交给妻子,自己选择奋战前线。

  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

  从2020年2月20日至4月9日,广东中医、西医两支医疗队曾在雷神山医院先后接管了包括ICU在内的病区,共收治145名患者,并成为雷神山医院撤离的最后一支外省医疗队,为武汉抗疫做出了极大贡献。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决定建造武汉雷神山医院。2月8日,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交付使用,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式接管,当天就接收了第一批病人。2月18日,医院首例治愈患者出院。3月25日,医院首个病区患者“清零”。 4月14日,最后四名ICU重症患者转运到中南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患者全部“清零”。

  雷神山医院运转2个多月,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千余人,康复出院1900余人。不但保持3000余名医护人员及志愿者“零感染”的记录,还将患者病亡率控制在2.1%左右的低位。

  2月18日,由广东省中医院与深圳市中医系统共74名医务人组成的广东省援助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医疗队纳入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短短48小时组建成了符合标准的负压病房,20下午正式收治患者,3个小时内48张病床全部收满。到3月30日,广东中医医疗队完成病区交接,共收治患者99人,其中危重症患者4人,重症患者24人,出院95人。其中,中医治愈68人,中医药治疗覆盖率100%,综合症状改善比例达95.9%。

  经历过“非典”洗礼的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临危受命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C6病区负责人,他用手中的银针救治急性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让西医同行和患者都直叹中医神奇。在雷神山医院,广东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出“组合拳”,针药并用,身心同治,对危重症患者立足中西医协同治疗,发挥出1+1>2最大效果。

  3月12日起,广东援助湖北第二十二批医疗队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了其中一个ICU病区,成为坚守在武汉的最后一支广东医疗队。4月9日,广东援助湖北第二十二批医疗队完成救治任务,将病区交接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这支广东医疗队在雷神山ICU管理28张病床,其中,独立整建制管理一区14张床,和中南医院混编管理二区14张床。累计管理46个病人,累计出院20人,转出普通病区7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兼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曾受访表示,雷神山医院的清零和关闭,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这一阶段取得胜利的重要节点。他介绍,雷神山医院收治的病人中重症接近45%,死亡率约2.3%,重症患者死亡率约4.3%,放在全球都是很好的医学救治成绩。其中,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带领的一支广东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坚守到最后,成为雷神山医院撤离的最后一支外省医疗队,表现非常优秀。

  23日当天,雷神山医院C6病区护士长、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护士长陈二辉恰好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孩子的诞生,对于这位远离孕妻奋战一线的中医护理人来说,这是“双喜临门”的一天,“荣誉属于广东援雷神山医疗队每一位队员,这是大家共同奋斗努力的结果,特别开心能够得到国家的肯定。以后我们将继续发扬雷神山精神,坚守好我们的岗位,努力履行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陈二辉说。

  抗疫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2

  1月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周会上,医务处向全院职工通报关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重申了诊断要点和防控要点,启动了院内三级传染病防控体系。1月21日,医院召开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院领导班子出席,赵院长强调,尽快建立协和防控八大体系,成立协和专家组,出台协和诊疗和防护方案,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的总目标”。截至目前,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面向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派遣精兵强将驰援武汉……经历非典洗礼、出色完成抗击非典任务的协和人,再一次以职业的敏感性、学术的前瞻性、行业的引领性,走在了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前列。

  复盘时间线:未雨绸缪、稳扎稳打

  赵玉沛院长强调指出:“要严格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乙类传染病、甲类防控’原则,制定出分层级、标准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预案,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推动建立流程科学、反应快速的传染病防控‘协和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及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月6日

  协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警觉始于1月初。“截至1月5日8时,武汉符合报告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这是医务处于6日向全院通报的武汉疫情情况。尽管如此,敏锐的协和人依然在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全员培训、重申传染病防控要点、启动院内三级防控体系等预防性措施。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

  当大多数人都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医院紧急叫停了多个临床科室及部门的离京计划,并于8:30召开院级疫情防控部署会。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听取与会科处室负责人的汇报后,就医院下一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了整体部署。赵玉沛院长强调指出,一要加强统一指挥,二要建立协和标准的检验体系,三要人员保障到位,四要明确集中隔离治疗原则,五要抓好物资供应,六要加强宣传培训,七要做好战时动员,确保各方平安。这一会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1月20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后的第一时间召开的,为医院落实中央要求,部署院内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总基调。

  1月21日下午

  1月21日下午,为避免发热病人过于集中导致交叉感染,医院发热门诊旁的肠道门诊紧急调整为发热患者第二诊疗区域。感染内科实验室与检验科联合制订“新冠病例的协和检验认定标准”,将核酸检查报告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同时采用双实验室双阳性确诊病例的模式,保证了检验结果准确性。这一标准后来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采纳,同意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院内核酸检测诊断试点工作。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

  为保障节假日期间应急医务人员储备,医院党委通过总支发起志愿报名活动,18个小时就收到了3306名医务人员的志愿报名,许多人为此退掉离京机票、火车票,有的人主动提前返京,为医院开展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员保障。

  1月24日(除夕)

  除夕当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例会模式启动,每天上午9点,院领导传达北京市最新防控信息和要求,听取各工作组汇报,现场解决各类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确保医院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能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1月25日(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晚8点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任务,要选派21名医务人员即日驰援武汉。短短3小时,从3306名志愿报名者中精挑细选精兵强将,党员优先,有非典一线经验者优先,在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如今已经在武汉防疫一线紧锣密鼓地开展临床工作。

  1月27日(大年初三)

  医院再次强调建立完善的协和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分为院感防控、医疗、护理、标本转运、人员管控、宣传培训、后勤物资保障、科研八个部分。要求每一级负责人都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动态调整工作方案,横到边、竖到底,确保院区防控体系无死角。

  至此,武汉、北京协和医院本部两地作战,协和人以极大的热情、高昂的斗志、专业的态度、科学的管理,全情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战役中,各项工作忙碌紧张、有序高效地开展,诊疗与转运流程不断优化,医务人员零感染!正如同赵玉沛院长所说,“协和人和平时期是白衣天使,突发事件时是白衣战士”,以国之名,不辱使命!

  制订“协和体系”:凝聚智慧,引领示范

  赵玉沛院长、张抒扬书记强调,“应集中协和专家资源和丰富临床经验,尽快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诊疗的协和体系”。

  经过数日刻苦攻关,经感染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麻醉科手术室等近30位专家多次讨论,反复修改,于1月25日形成《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意后发布,被广大医务人员称为“北京方案”。

  “北京方案”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知乎一篇热帖中这样写道,“‘北京方案’一开头就提示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接诊医护的准入、隔离和防护要求以及2019-nCoV密切接触后医护人员的隔离观察”。作者还由衷称赞道,“无论对于患者的治疗还是对于一线医护人员的保护,北京协和医院总能给我们很强的信心。”这条评论点赞超过2900次,代表了业内对“北京方案”的认可。

  1月25日,医院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作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及个人防护现场视频”正式发布。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任务,立即组织急诊科、感染内科等医务人员参与培训视频拍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任务,经多位院感专家共同审核通过后报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各大医院做好医护人员防护、筑牢第一道防线提供权威、规范、科学的防护指导。

  医院还先后发表了多篇权威科普文章,回应公众关切。《新型冠状病毒预防要点》《轻症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特殊时期如何产检》,一系列由协和专家亲自撰写的科普文章实用、科学、权威,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聚焦临床一线:无畏无惧,众志成城

  张抒扬书记说,“协和始终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这次也不例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协和人从不畏惧,勇挑重担,在祖国版图上书写着医者大爱的传奇。

  1月18日,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教授作为协和驰援武汉第一人,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员的身份在武汉调研指导疫情情况,简单的返京汇报工作后立即“逆行”重返武汉,一头扎进临床救治一线,除夕春节都是在武汉的病房中度过。

  1月21日起,协和发热门诊升级。急诊科朱华栋主任、呼吸内科王孟昭主任为医院疫情防控临床一线指挥,带领一线人员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急诊科双线作战,既要管好发热门诊、及时送检、转运病人,还要全力救治常规危重急诊患者。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急诊科核心组24小时在院,往往一夜过去,工作群里就翻过数十条信息……他们通宵达旦的工作,为医院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堤坝。

  呼吸内科、感染内科作为本次新型肺炎疫情防治重点科室,春节期间取消休假,全员待命,积极请战。他们迅速梳理相关流程,讨论应对方案,倡导科普宣教,消除恐慌情绪。重症医学科自发向医院提交了一份联名请愿书,志愿加入前线抗击疫情工作,隆云主任说,“做先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新病房建成不到6小时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于1月28日晚21点正式收治患者12名。他们还在领队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建立起各医疗队每日例会制度,包括分队长工作例会及各组内例会制度,报请成立国家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及党支部……共产党员、医疗队员、来自呼吸科的赵静医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我不去想前面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远方呼唤我,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做好后勤保障:把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

  赵玉沛院长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这不仅是对协和人的爱护和承诺,更代表了医疗国家级队打好防疫阻击战的坚定决心。

  为了加强统一指挥,开展联防联控,医院指定医务处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医疗资源的调度。为了协调各方工作,医务处潘慧处长直接在办公室里架起行军床,三天三夜没回家,送完医疗队后坐在车上“秒睡”,手机掉在地上也不自知。

  另一个“指挥台”设在了党办&院办。红头文件每天雪片似的飞来,各项指令都要从这里发出,还要每日清零各项报表和工作动态。党办&院办工作人员纷纷提前返京,毫无怨言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协和拥有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护理部迅速成立防疫工作组,增派人手支援发热门诊,增设“专职监督岗”指导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组织病房护士全员培训,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前方的李奇护士长是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大管家”,后方的吴欣娟主任、郭娜副主任就是“大内总管”,关心医疗队员们的生活和工作,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事无巨细,让前方的白衣战士没有了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民口罩”时期挑战着每一所医院的物资储备,协和也不例外。器材处很早就启动了全院医疗物资的“战时管理”,将口罩、洗手液、防护服等纳入应急物资,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申领和统一管理。

  门诊部采取区域化管理原则,全面负责门诊区域工作人员自我防护要点提示,消毒隔离、疫期门诊流量调控与秩序管理、门诊发热患者分流转诊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赵玉沛院长、张抒扬书记关心一线职工,特委托工会、党办、内科党总支、宣传处开展除夕慰问活动。初一,工会又代表院领导到杜斌家中慰问,送去协和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会、党办&院办、开发公司、后勤保障处的支持下,在老五楼设一线人员休息室,为大家配备健身设施,准备茶点食品,让一线员工每天都能享受到热心企业赠送的茶点和咖啡。中医科还代煎袋装中药预防汤剂,心理医学科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减压疏导电话“5166”,保障医护人员以最佳状态迎战“新冠”疫情。

  一线人员的需要,必须满足!在赵院长、张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医院成立后勤保障联络组。为了让前线人员吃好喝好,饮食中心向发热门诊、老五楼休息室、检验科、感染科实验室提供随叫随到的点餐服务;怕大家吃腻了不喜欢,每天换不同的厨师长提供餐食,让大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和愉悦的心情重返岗位。

  26日,医院派出21名精兵强将驰援武汉,协和战士在前线,医院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赵玉沛院长深夜关心准备情况,亲自核审物资清单。党办&院办、医务处、护理部、器材处、开发公司、工会、药剂科、人力资源处、后勤保障处等通宵打点行装,医疗物资、生活用品和药品一夜之间装满了整整53个大箱子,体现了非凡的“协和速度”,更体现了全院职工对医疗队员们的关心、关爱。

  协和人有信心,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起的科学防控体系,一定能够向世界作出响亮的回答——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英雄群体时代楷模先进事迹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尖刀连”

  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在决胜之地湖北武汉,有一支医护人员组成的“尖刀连”。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主动请缨,决战在“重症高地”,以“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救治模式,为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提供专科临床支持,并与来自全国的40支援鄂医疗队、5000余名精兵强将并肩战疫,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为生命护航。

  这支“尖刀连”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武汉同济医院。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他们便是其中之一。

  插管小分队:“我们不上,谁上?”

  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肺部严重病变、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通气治疗。在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患者病情需要时,气管插管就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但气管插管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当麻醉医生在患者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插管操作时,患者的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气溶胶,被感染的风险极大。“单兵作战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团结起来力量更大。”插管队队长、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疗副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万里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支特殊的队伍紧急成立,被医院同事称为“插管敢死队”。

  “面对疫情,麻醉科医生就是在刀尖上和病毒跳‘贴面舞’。我们不上,谁上?”回忆当初的选择,万里用了这样一段比喻。

  2月11日,患者程春生入院6天后,病情持续加重,2月17日转入ICU病房。插管小分队为其紧急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紧急的气管插管风险极高,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因为病情重、体质差,往往无法耐受长时间缺氧和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因此,统一标配的视频喉镜,成为插管“敢死队”的战斗利器,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确保了插管手术的“零失误”。

  面对风险,万里坦言“说不怕是假的。特别是在当时武汉医务人员也被感染的情况下。”万里的妻子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夫妻俩都奋战在抗疫一线。那段时间,万里的母亲天天在家里守着电视机、时刻关注新闻动态,所有担心只能化作默默的关注。幸运的是,因为防护得力,万里负责的团队没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防“暴”精英:用尽全力放手一搏

  新冠病毒不仅攻击患者的肺部,还会诱发炎症风暴,从而攻击心肌细胞,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导致猝死。为此,同济医院护心小分队化身防“暴”精英,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衰、心梗、暴发性心肌炎等危急情况积极给予提前干预。

  2月5日,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接管了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ICU病区。42岁的患者刘先生,当时已持续发烧9天、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危在旦夕。李树生当即决定:“用一切可以用的治疗方法,必须搏一把,上ECMO!”。借助ECMO,给医生赢得了更多的治疗时间。经过漫长的治疗,3月10日,刘先生顺利脱下ECMO,接着又脱掉了呼吸机。他也成为湖北省当时成功脱离ECMO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

  刘先生成功的救治让同济医院重症救治团队提出关口前移的救治理念。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的,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

  对于新冠肺炎,“护心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比很多人感受更为深刻。因为,他也曾是一位患者。

  除夕前三天,周宁在工作期间不幸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他在网上发表了上万字的“自愈”日记,大大提升了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缓解了公众恐慌。

  隔离期满,周宁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组建“护心小分队”。

  “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2月19日,周宁和同为护心小分队队员的汪璐芸医生(同济医院心内科医生)给50岁的重症患者程春生实施了ECMO手术。

  通过血液净化治疗,程春生的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每天晚上,这支小分队都要开会复盘当天的情况。比如接管了多少名患者、流程如何优化等。周宁说,唯有通过及时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把实践中的好方法与其他医护人员分享,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重症救治团队:ICU患者都是“守”出来的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护士长熊杰如是说。

  作为ICU护理团队的成员,熊杰一组共7人,4小时轮流值守ECMO病人,需要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并观察转数,几乎一刻都不能松懈。“机器一报警,我都会浑身一哆嗦,生怕出了什么事。”熊杰说。

  从1月27日所在院区开始接收患者,到6月5日病区关闭,她一直坚守在一线。作为一名“老兵”,从业30多年来,她接触的病患难以计数,但这次面对的情况却和以往不一样。她所在的病区,收治的患者都是“重中之重”。不少患者在上ECMO的同时,还需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每做一次连续血液净化的时间是8至10小时,需要两位护士轮班守在旁边,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每小时需要检测的数据达数十种之多。“其病情一点一滴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靠护士们一分一秒守出来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面对的是病人的心理问题。熊杰碰到过一位重症患者,在清醒后一直不吃不喝,也不愿意输液。熊杰有次在上班的路上经过一个花坛,发现一朵小野花。于是她开始每天拍摄这朵小花的生长过程,从含苞待放到完全绽开,并将照片发给这位患者,花开之时,她摘下了花朵将其带到了病人的床边。“患者当时就哭了,表示一定会配合治疗。这让我觉得自己每一点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

  通过多学科联合,一个个小分队组成的“尖刀连”分工合作,又齐心协力、聚丝为绳,医院攻下重症救治一个又一个难关,挽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如今,同济医院已恢复正常医疗秩序。经历过这场战疫的洗礼,见证过生命的奇迹,他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本文TAG:抗疫一线医务人员  英雄群体  时代楷模  先进事迹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