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模范班主任演讲稿

分类:事迹材料 日期:2022-11-06 09:28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各位领导、各位萧山区教育界的同仁,大家好!很高兴能来到这里,用我沙哑而真诚的声音和大家交流。我是来自温州苍南灵溪一中的赖联群,教了16年的书,也当了16年的班主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自由的教育思考者,一个执着的教育践行者,一个真诚的教育言说者。有两个自认为最得意的成果:①不到两岁的女儿赖谢谢;
②不到两年的时间写了60余万字的教育随笔。

前几周,我接到董副局长的邀请电话,说我们萧山正在积极创建新教育实验区,叫我过来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大家作个交流,当时我是受宠若惊,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能得到浙江省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区、拥有十余位特级教师的萧山教育局垂青,真的意外(我们苍南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特级教师)。再上网一浏览,发现我在浙教院函授睡在同一房间的同学邵宏老师已经是区教育局副局长,我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十年后我终于有机会见到老大哥,当初分手时一辆车来接邵校长,分别的一幕如今还历历在目;
忧的是我这两下子水平邵大哥最清楚了,恐怕会丢老同学的面子。说实话,我对新教育实验知之不多,我们苍南县也是在去年11月刚刚创建新教育实验区,我个人完全是自觉地依托教育在线的平台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除了坚持,几乎没什么经验。后来董副局长告诉我届时将邀请储老师前来,我的底气顿时足起来,这就没事了,储老师是全国知名的课题专家,全国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的秘书长,理论上的东西归储老师,我就大胆地讲一讲自己的个性化实践,讲一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长思考,我远道而来,能否请大家给我一点信心!(掌声)谢谢!

说到我的成长经历,我想从2004年的模范班主任评比说起。

二、我的成长故事

2004.8中旬,我参加苍南县名师培养对象上海站的培训,12日中午12:00,我接到了温州市教育局学生处黄万统老师的短消息:

黄:老赖,祝贺你,你进入了模范班主任二十名人选,名单将在教育网公示

一周,预祝你成功!

赖:太激动了,谢谢黄老师,哈,到时请你吃饭,苍南几个?

黄:吃饭就免了,这次苍南另一位入选者是苍南中学的杨文玫,跟你一样,学者型的。

赖:过奖了,学者型我绝对不是,马马虎虎算反思型吧,再次谢谢你:)

黄:谦虚了,苍南参评的几位实力都很强,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但专家组认为市模范班主任应该有你这样的代表,这次苍南好几个以事迹见长的老黄牛型班主任都落选了。

赖:……

说实话,在众多的参评者中,我绝不是爱心特别充盈的,也不属于使近半数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的教育效果特别显著的那种,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事迹,如果说我有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每天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记得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坚持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问题是我只写了半年随笔再加过去的一点积累就被评为名师,完全是速成的:)大家都知道速成鸡和本土鸡相比,味道是差了一点,我知道自己的分量,所以我不断坚持,不断反思,不断写作,这一年的随笔又被我拿下来了。

 我拿这段对我而言最辉煌的人生经历与大家分享,只想用它和最初我对教育的叛逆进行比照。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教育很不热爱。88年参加高考,我取得了苍南县文科第二名的成绩。当时填报的第一个志愿是杭州大新闻系,第二个志愿是浙江政法专科学校,第三个志愿已经忘了,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后面还有一个小栏目,写着:如果以上志愿均未被录取,其它院校是否服从,我填上“除了师范院校外,其它均可”,当时感觉就是农林牧矿专业都行,就是不想教书。后来结果出来,离杭大新闻系差2分,比浙江政法专科学校多3分,但最终因没有走关系,政法专科也没录取,后来几经周折,重填志愿,才获得读师范的资格,当时系主任问我读专科还是本科,为了在温师院少受点罪,我选择了读两年就可以出来的专科,从此我与教育结缘,有人曾戏称:其实不是我选择教育,而是教育选择了我。当然,后来是热爱了,特别是上了教育在线后,我觉得自己简直有点痴迷。从这里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没有几个人一开始就很热爱教育,只有深入用心去经营、去反思,在反思中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尔后才会热爱。所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的领导,不能只从道德说教的层面要求教师一定要热爱教育或者要多高尚,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先动起来,朱永新老师说“行动就有收获”,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沐浴教育的阳光,体悟成长的快乐,咀嚼职业的幸福,到时想不热爱都难。

记得模范班主任初评结束进入第二轮筛选时,温州市教育局学生处的李处长和干事黄万统来我学校考察,问了我几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你出过什么专著?”、“拜过哪个名家为师?”这两个问题我都无从回答,我实话实说,但同时我又告诉他们:我没拜谁为师,但我经常上教育在线,在网络中经常和全国同行交流。下面的问题是要我讲一件自己最成功的教育事件/作为模范班主任的候选人,一定有过人之处,说说你在教育工作中具有独创性的招数/你的科研活动如何开展,介绍一个你最成功的课题。这三个问题我都能应付。我讲了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的主题班会《难忘的选择》,那次学生流泪了,听课老师流泪了,我也激动地热泪盈眶。我讲了教学中独创赖氏朗读法,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的创新术——情感走廊、奖状重叠、自律卫生小分队……讲了我初中三年目标分段管理的课题实验——“三化六心”模式:初一,规范化建设,忠心、关心的培养;
初二,自动化建设,爱心、孝心的培养;
初三,特色化建设,恒心、信心的培养。其中,初二课题成果《走向自律》获得温州市2000年教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一等奖。

繁琐的回答后结束,黄老师当时拉着我的手说:赖老师真有一套啊。当时虽然有点激动,但还是没有信心,主要是因为我没什么事迹,模范班主任这个“模范”体现不出啊,想想能在180人中进入前四十五名,我该知足了,后来我就没想这个事了,但李处长当时的一个问题却常常在我耳旁萦绕:你拜过哪个名家为师?原来在评比中这个也很重要,想想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更好地成长。

直到2004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遇到了天津市德育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万祥老师在全国招收学徒,当时500多名班主任参与竞争,可惜网络考试当晚我错过了。第二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短消息给张老师,要求他收我为徒,起初他不答应,经过两天的死缠烂打,老师被我的诚心感动,答应让我补考。于是,我认真地把他的卷子做好并发给他,历时1个小时。后来又提交二篇论文,再后来完成老师的一篇命题美文。3月28日,师生在教育在线签下师徒协议,我终于成为了张万祥老师全国十三个弟子之一。也就从那时起,在张老师的感召、鞭策、鼓励下,我开始坚持每天撰写教育随笔,除了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星期六,至今没有中断过。

说实话,在坚持撰写随笔的过程中,我常常被自己鼓舞着,应该说04、05两年是我最忙碌的时候,要帮忙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要承担学校所有的文字材料和学校形像的策划宣传,教两个班语文,担任一个班班主任,带两个青年教师,还有两位七十五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去年暑假跑的最多的是医院和学生的家,(我父亲摔下楼梯住院,我还是抽空家访了五十几位学生),我累得是从来没有失眠过,经常是头一挨枕头就睡着。当然,一会儿得醒来,女儿哭了,得帮忙泡奶或换尿布。尽管如此,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极度渴望又使我充满反思的激情和写作的欲望,再苦再累我也坚持,最后终于熬过来了。当然,付出这么多,收获也是丰厚的,这两年来,我继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后,还被评聘为了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温州市德育讲师团成员、苍南县学习型教师、苍南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苍南县特级教师培养对象、苍南县十大优秀青年,并于05年年底被《温州日报》评选为“恒峰杯您最喜爱的教师”,《苍南报》、《温州日报》、北京《现代教育报》纷纷刊发了我通过撰写反思性随笔而走向成长的故事。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颇多感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90-97年,空白期,因为领导的不赏识,老是121,搞得我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自然也就不思进取了,没写过一篇论文,没对外开过一节课,没参加一次评选,没评上一次先进;
97-2003年,觉醒期,97年县教坛新秀评比,学校张贴通知,我顺便挤进去看看,旁边的陈珊珊老师说你的头脑蛮灵光的,去试试吧,后来,金跃华老师又一再怂恿,再加当时新校长谢敦浩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震撼:听你的课很轻松,我认为你是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人这东西很奇怪,浪荡了很多年,突然间可以为领导的某句话而什么都豁出去,于是我从信心全无到信心大增,硬着头皮就报了名,后来也就稀里糊涂的评上了,信心足了,我就开始写了第一篇论文,第一次对外公开课,第一次得到优职,后来陆陆续续共有26篇文章在《德育报》、《教书育人》、《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周报》、《科学教育》等报刊发表或县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市教坛新秀,并成为苍南县最年轻的高级教师,我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个阶段是从2003年7月开始,奋发期。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教育在线。

三年前苏州市常务副市长朱永新先生曾经来过苍南,着重向大家推荐了他一手创办的富有新教育意味的教育在线,我于2003年7月注册,进去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摆脱了德育思考在繁琐的低层次上徘徊。教育在线,群英荟萃,里面聚集着全国各级各类的优秀教师,有很多的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在那里你可以砥砺思想,可以激发豪情,可以抛砖引玉,可以共享智慧。对我而言,教育在线是我的精神家园与教育灵魂的栖息地。在这里,我获得了与学术大师、与全国优秀班主任直接对话的机会,并进一步推动了我专业的成长,如果没有教育在线,我不会认识朱永新、储昌楼、李镇西、张万祥、干国祥、赵公明等教育教学专家,我也不会感受与北京教科所王晓春教授争论时的惊心动魄,我可能只在学校里安享评上高级教师后的无所事事,在所谓校本教研的近亲繁殖中慢慢丧失自己的个性。校园里的功利竞争永远存在,而教育在线的人情温馨与无利害冲突的激励互助则成了我最好的精神避风港,说实话,没有在线网友的鼓励支持,我可能坚持不到现在,我们的董副局长可能也就看不到我的网络作品,那我今天就没有机会认识大家了,一切都因网络,都因教育在线。有人称教育在线是全国最大的网络教育学院,投身其中的十多万名老师领导没有一个是被逼着上的,这和一般的为拿学分或文凭而进行的教师培训显然不同,一个主动,一个被动;
一个自训,一个他训,我认为,被激发了内趋力的教师专业追求,是任何级别的培训所无法比拟的。教育在线是一个老师专业发展的极好平台,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她的网址:

三、我的教育思考

1、关于随笔

而作为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天经地仪的事,很多优秀老师认为,把学生培养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记得瓯海中学的蒋雨华老师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并不能给他带来真实的愉悦;
让学生学得开心,让学生个个成才才是他最大的幸福。我不知道老师们听了他的话有何感想?我坚决反对!我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除了来自学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来自自身的发展,我非常不能接受一味地把老师比作蜡烛和春蚕,把学生的成功建立在牺牲老师上,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人,教师同样是人,最起码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当然,如果能做到师生共同成长,那是最理想的境界,蒋雨华老师在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但他的提法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传统的,也是不合时宜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辅导青年教师和年轻班主任的时候,我常常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是希望通过发展自己来发展学生呢,还是希望通过发展学生来发展自己?讲到这里,一些老师可能又会问:为什么不可以师生共同发展呢?是的,师生共同发展正是我们的目的,我认为只有通过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来发展学生,最后才有可能做到师生共同发展,因为你主观上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客观上已经为发展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想一想,如果你有10分的能力使出10分,那叫奉献;
如果你有50分的能力使出30分,那叫什么呢?我说,那叫更大的奉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转化成生产力啊!难怪山东省维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命题:学生第二!无独有偶,06.1《人民教育》专版推出了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新理念:“教师第一”!这些理念和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是一脉相承的,大家知道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课堂,国家的新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是学生,我们的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教师成长。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到最后学生是发展了,考上重点高走人了,教师也就什么也没有了。又经过三年轮回,劳心劳力,周而复始。很多老师干到退休时,高级职称还评不上,为什么?一言以蔽之,他缺乏的就是发展自己的意识,缺乏的是平时反思积累,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产生职业倦怠感,真正能扛得起这份孤寂与沉重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如果有,都可以去参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了。一个没有职业热情的老师,一个没有自身成功体验的老师,一个不懂得发展自己的老师,什么改革在他身上能奏效呢?新教育实验正弥补了这一缺漏,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凝聚人心的重要原因。一个教师如果懂得通过发展自己来发展学生,在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一边为学生服务,一边为自己积累一点东西、研究一点东西,到最后学生发展了,你也发展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学生不发展(这种可能性很小),你也照样发展,因为你手头上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不以学生的成才不成才为转移的,这就是你的!我们提倡做学者型的教师、学者型的班主任,初衷也就在这里!

发展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教育叙事反思,也就是写随笔。《人民教育》曾经刊登过一组文章——《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通过教育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优化教育效果,孙慧芳、张向阳等老师由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人物一跃成为新教育实验推出的英雄,这些老师就是我的精神动力。我把随笔发表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抱着孩子写随笔》),教育随笔专栏(《凡夫俗语——我的教育手记》),同时也上传到灵溪一中校园网(《赖联群教育随笔录》),其中《抱着孩子写随笔》被列为论坛的精华贴,回复贴数近5800多贴,被浏览次数达46000多人次。这些随笔还被新兴教育社区、江苏淮安教育论坛、丹徒教育网论坛、钟声教育论坛、家校论坛、成长论坛、紫荆论坛及全国各地教师的博客转载。通过教育随笔,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适时调整,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如果当时比较冲动,事后在写随笔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因为比较冷静回忆当时细节,往往会发现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坚持撰写,每天必须得有新的内容,为了写得精彩,必须做得精彩。这就有力地促使我每天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教育本身是一项很沉重很繁琐的工作,可因随笔的存在,我的不断尝试常常能使这项工作浪漫起来,诗意起来,甚至有时还盼着班级出点问题,心态好了,有期待了,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就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刚开始为写而写,到后来为写而做,到最后为做而写,最终落脚点在实践。教育随笔,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也让我养成了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好习惯,可以说,教育随笔,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可能一一展示我的教育随笔,也请大家关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或灵溪一中的网站,(),我的班主任随笔都在里面。

2、关于培训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靠培训出来的,也培训不出来,我今天的讲话,它不是培训,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推介、一个平台,一个引领你走向研究状态的平台。我自己参加过各种级别的培训,也有像今天这样的讲座,主讲者大都是从北京或者长三角、杭嘉湖地区来的学者、专家、教授,但我总觉得收获甚微,问问其他老师,感觉比我还糟糕,象暑假我们苍南县共三批名师培养对象200多号人到杭州参加“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训练班,来讲座的都是老专家、老教授,有些还是有相当知名度与身份的。我记下他们的讲座题目:《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人才心理素质》、《20世纪西方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新课程环境下影响学生素质的因素与策略》、《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中若干关系问题》,估且不论他们举例老套,理论艰涩,把教师培训等同于师范教育,就培训内容而言,老师们只要看看书在家里就可以掌握,何必费时费力又费人民币,大老远地外出学习呢?这种培训是培养教师呢,还是培养教育理论家?我看到最后什么都培养不了。教师培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状态研究、学会阅读教育经典名著,尝试反思日常教育细节,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教育实践家!难怪讲座没到一半,人已走了一半。教师培训效果差,除了有些教师不觉悟,教师后续行动没跟上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培训者的问题。或者讲授内容陈旧激不起兴趣,或者远离教育教学实践引不起共鸣,或者只传授操作层面的一招一式的课堂技巧与育人技能,重“术”轻“道”,或者所谓的教授专家们只批判不建设,专发牢骚讲些奇谈怪论让人耳目一新,走出会场却发现除了学到点油嘴滑舌其它什么也没得到,等等,效果真的差。一个网友问我杭州之行收获如何?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幻灯11)“他训不如自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是自悟以后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培训不出来的。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关键是自己要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坚持实践,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坚持反思。我们教育在线苍南俱乐部网友在一起交流时,曾经提到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面的东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可以培训,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养成,只能自悟,在专业化进程中,后者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讲座对人的震撼远远不如一场事迹报告会的原因。当然,你听了一场很精彩的事迹报告会,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如果不坚持,后续行动没跟上,一回家火花又熄灭,它还是起不了作用。”

3、关于专业成长的途径(幻灯12)

赖氏预言:十条大道,条条通罗马。

1、开100节的公开课进行反思

2、培养100位学生考上重点高

3、看100本教育教学经典

4、开100场教育教学讲座

5、发表100篇教育教学论文

6、辅导100位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或者发表文章

7、独立出100份学科试卷

8、转化100位后进生并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

9、背诵100个经典案例的点评

10、撰写100万字的教育随笔

五、总结

最后我想输理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幻灯13)通过自我反思(随笔)+同伴互助(在线)+专业引领(拜师),我逐渐步入班主任工作的新天地,逐渐找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乐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德育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每个人对教育,对教师成长的心态不同、理解不同,自然收获不同、感悟不同,如果我今天的发言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或者在促进我们萧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能起到点作用,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在结束我的讲话之前,我想把我的人生座右铭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幻灯14)有高飞的冲动,就不要在地上爬。谢谢大家!!)

本文TAG:模范  演讲稿  班主任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