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备课组长高三复习备考策略总结讲稿

分类:工作汇报 日期:2022-11-06 03:19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语文组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三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今天又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首先,我对三年来和我一起战斗的原高三语文组的成员说声谢谢,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学校给我印发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清单,那我就按照学校布置的内容讲以下几个方面吧,我觉得这些也是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对照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考纲,明确必考点、常考点、高频考点、低频考点。

这个方面,我觉得我可能没法特别明确。我们语文和理科是截然相反的,理科比如说物理,在这

一点上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纲都说的特别非常明确。我也看过物理考试大纲,那真是把必考考点和选修考点列的清清楚楚,而且非常具体,真是具体到哪个知识点。但是语文不是。说成语必考,但是成语浩如烟海,考哪些是没人能告诉你,你也无法知道的。我们可以来看看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1.语言积累与建构。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语言梳理与整合。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5.发展逻辑思维。

6.提升思维品质。

7.增进对相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

8.鉴赏文学作品。

9.美的表达与创造。

10.传承中华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讲的更简单:

高考汉语科要求考查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层级。

看我们的课程目标和考试大纲,满篇子看见的就是文化,能力,素质这些词。所以我们语文真说不上

来什么是考点,只有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要说考什么能力和素质,我想每位语文老师都能说出来,那就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点,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看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列出了“发展逻辑思维”的目标,而反观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是一大问题。正是逻辑思维的缺失,才导致学生答题时答非所问、不合情理、以偏概全、要点不全、画蛇添足等问题的出现。

那下面我就具体的例子来分析一下逻辑思维缺失出现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缺失的案例分析:

①答非所问。所作答案为什么不是所问的内容?当然是没有找到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或误解了问题的含义,所以作出的是与之相离的答案。

例如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小说阅读有这样一道题: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对这道题作出解答,不仅要回答“魔盒”好还是“贝格斯太太”好,更要说出理由。这就要从标题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联系上考虑,因为小说的一切内容,最终都是为这四者服务的,这样作出的解答就不会出错,这是解答小说阅读的逻辑思维规律。学生不按照这样的逻辑规律解答,结果自然答非所问。

②不合情理。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要避免不合情理的表达,就需要有基本的判断、推理、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如多数学生找不出下面句子的情理错误,关键就是情理判断能力薄弱:

永州市男学女书传人谢少林夜以继日、不畏严寒酷暑创作的百米女书书法长卷近日在零陵区完成,他从收集整理文稿到书写装裱历时近一年,长卷书写《三朝会》、《哭嫁歌》等十余种女书传统内容3500多字。

这个句子不合情理其实很明显,百米女书书法长卷虽然需耗时较长,但是花一年的时间,不至于需要夜以继日。无论是因为句子长,学生顾此失彼而找不出情理错误,还是缺少常识想不到其中的不合情理之处,根源都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薄弱。

再比如这样的题:

有三个小学生玩编小故事的游戏,规则是每人随意从《现代汉语词典》中选一个词语,然后连起来编成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结果选出这样三个词语:手机、紧箍咒、进修。这三位小学生一时被难住了。现在请你帮帮他们,字数不超过150字。

大家比较下面的两份答案:

1、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大千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稍不注意,就会被拉入泥潭。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几乎使得人人有手机,人人用手机。各种欲望也找到了更为便捷的出口。它如同紧箍咒,在精神上牢牢绑住你,使你痛苦挣扎。毕竟只有少数的人能意志坚定,出淤泥而不染,这些人必定身体或思想总有一个在路上,在进修,在提升。

2、唐僧因佛经考试不及格,被送进如来佛学堂进修。一日,他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人间恶人作乱,重金请各界专家支招解决。唐僧心系百姓,逃出佛堂来到下界,向世人传授紧箍咒,以便降伏恶人。待世人熟记咒语后,唐僧便拿了酬金回了西天。可是此时,世人忽然明白:空有紧箍咒,没有紧箍圈,怎么对待恶人?

答案1既不符合题目中编成小故事的要求,即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去思考和组织答案,也明白三个词语的串连很勉强,有强行拉在一起的感觉。但是,更深层的逻辑错误,学生却不能发现。比如手机不全是各种欲望的便捷出口,不是“只有少数人能意志坚定,出淤泥而不染”,而且身体是不能进修的、也不会提升。

答案2以唐僧向人间受难百姓传授紧箍咒的寓言式故事讽刺了当今社会某些丑恶现象——如一些所谓的专家以帮助百姓的名义骗取钱财。小故事叙述环环相扣,情节生动,内涵深刻。这个故事不仅合乎题目要求,而且对故事的内涵有独特思考,反映了较高的故事叙述、语言表达以及结合社会现实的各种逻辑思维水平。

③以偏概全。一位逻辑学专家说的好:“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对问题判断、分析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无不是逻辑思维不严密造成的。

我们如果看新闻网评,会看到大量以偏概全的评论:

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清华现超级学霸:15门课程100分》,可是我们进入网友评论,会发现不少诸如以下这样的评论:“这样的人才是留不住的。”“科考机器人,中国教育培育的怪胎,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专家’,但绝对成为不了大师级。”“最后的结果:书读傻了,连洗衣服都不会。”

我们很少看到对新闻的客观全面评价的网评,而大多数网友应该接受过中学教育吧?以偏概全的网评的大量存在,正是中学教学逻辑思维缺失的一个反映。

④要点不全。高考复习中,我们作老师的为了防止学生答题出现要点不全的情况,常强调两点:一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赋分判断是几个要点,二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掌握中心和层次,然后再答题。其实,这只是应试技巧,还是没有深入到逻辑思维的层次。当然,应试技巧是必须的,但是,缺乏逻辑思维的结果往往使学生在具体解题时还是挂一漏百,或者面对具体的题目束手无策。比如下定义的题目,这种应试技巧就无从应对了。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山寨文化”下一个定义。

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山寨大学等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在全国刮起。山寨一词原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它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化、快速化、平民化,涉及手机、数码产品等不同领域。“山寨”文化深深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某学生的答案:山寨文化是表现为模仿化、快速化、平民化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解题过程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解答下定义试题,只有理清概念的逻辑关系,明确了概念的特点,才可能正确而全面地下定义。要给“山寨文化”下定义,关键在于对“山寨文化”的特点的把握,如何把握呢?一般而言,一个概念的本质特点包括成因、功用、结构、结果等,抓住这些文字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好,一起作为属概念的定语,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找信息、组织答案,才可能保证答案的完整。

⑤画蛇添足。这是与“要点不全”刚好相反的一种错误,出现的原因同样是缺失逻辑思维力。如上面给“山寨文化”下定义这道题,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下定义的逻辑思维方法,不知道从成因、功用、结构、结果等方面着手,就容易出现多写信息的情况,如把材料中的所有信息(如时间)都列举上去,不管是不是属于这个概念的特征。

学生逻辑思维的缺失不仅仅表现在以上的题型中,其实语文卷到处都有逻辑思维的影子,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不容易做对的。

从上述学生解题的典型错误的分析可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真正核心,必须把它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加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二、对照课程标准,结合考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考纲变化和高考动向

其实,201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变化非常小,仅是个别文字表述略有调整,虽然题型示例增删变化较大,不过仍以历年高考真题为主,比如把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前面,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以前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命题更为科学,但考查的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考点上来讲,也没有什么变化。再比如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的变化,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但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考查在语文卷中也从来都未缺席。而以往较为关注的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并未做任何调整。再有今年的语言应用题考的是标点符号而没有考成语,但是这在考纲中也根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语文根本就没有范围,凡是涉及到语言、文字、文学之类的,都是语文考查的范畴。

那么未来高考语文有什么趋势和动向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量将会继续适量增加

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考查目标的语文高考,必将越来越注重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考查核心是快与准,也就是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双重考查。

近三年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基本以每年500字左右的速度递增,相信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下去。高考语文注重阅读的考查,也是以考改促课改的一种方式,必将推动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同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题型将会继续走创新之路。

2018年高考语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变脸,或许意味着以后高考测试的“变脸”将成为新常态。这种变化,体现了高考语文的综合性和创新性,让考查语文素养和关键能力真正成为高考的旨归。

3、有可能考查作文多种类型。

从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目的朴素回归以及全国卷Ⅰ和卷Ⅲ的变化可以推测。果然2019年作文变成了这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作文,也是我要多说一些的地方。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集中考察综合能力的板块,也是分值高,因受“普遍分值一样而拉不开差距”的误解和“操作难度大,训练耗时耗力”的困难而被大多数同学忽略的一大板块。那么我简要分析一下近年来作文的变化以及备考注意策略。

总结16年至19年的Ⅱ卷,简要列举下作文类型的变化:16年是任务驱动型作文,17年是组合材料型作文,18年是材料作文,19年算为任务驱动类作文的变式。近年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是从15年引入“任务驱动”开始,逐步加深对材料的深度。作文材料取材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或是经典文学作品,立足现实、立足社会,不回避不遮掩,要求考生体现出大局观,故题材广阔且类型变化不定。

从主题上看,体现出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倾向,表现为从16年“明确语文学习方法的任务驱动”,到17年“在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列举经典句,要求学生阅读句子找联系”,再到18年“结合时代背景,从材料中提取大意与关键词”,最后是19年的“明确核心主题选择文体内容及方向进行写作”。同时作文命题的关注点逐渐扩大、拔高:从“关注小我的个人意识”向“关注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情怀”转变。突出语文学科“以文化人,日新其德”的核心作用。且主题愈加贴合时代背景,不避讳政治大事、政策热点,要求学生有一定了解和参与度,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针对这样的作文变化,个人觉得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仍然是重点。

在备考方面,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审题立意的训练

审题立意的方法我不说,咱们都会,但是我强调两点要把握好。一是要注意观点的鲜明性。尽可能避免模棱两可的态度。二是要注意具有审辩思维。观点的鲜明性也并不代表者“非黑即白”,“两者皆可取舍”也不代表着摇摆不定。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作文明确提出了考查学生审辩思维的要求。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尤其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世事纷繁复杂,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也是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2、要进行必要的写作技巧的训练

论点的提出要开门见山,在首段或者第二段的第一、二句迅速且简明的引出自己的观点是较为妥当的。其次,要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及论证方法的综合与灵活运用。第三,要训练学生有清晰的结构与思路。最后,也是文章的一大关键部分,学会升华。这一部分要注意的是将材料中提取的观点拔高,比如常见的从“个体概念”拔高到国家、民族、社会的“群体概念”,论述怎么做或者怎么样,进一步完善论证过程。同时,根据命题材料现实性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今的语文高考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时代背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不避讳政治话题,所以,一定的抒情性也是有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要虚喊口号。

3、要督促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训练学生如何运用素材。

学生在素材积累与使用方面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单一,古代居多,现代较少,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时代感,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二是领域单一,多数是文学界与科学领域的,其他领域的较少,容易导致作文材料滥俗。三是记不住,记不准。运用的时候不是张冠李戴就是想不起究竟是何人何事,很是不得心应手。

作文分数高,语文得高分才有可能。

三、总结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以及三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

整个高三复习,我们是按照谭校长的布置与安排来有序进行的。一轮复习大概是年前假期补课的时候结束的,主要是夯实课本基础,砸牢各个板块的常识性知识与技巧。二轮复习大概是到4月中旬左右,主要是强化一些重点板块的复习,比如诗歌鉴赏,小说阅读,写作。三轮复习大概到5月中旬,主要是综合练习。我还是说说我们组的一些具体做法吧。

1、夯实课本知识。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我不啰嗦了。廉老师在高三开始复习之初就把文言文课本复习的人物分给了组里的每一个老师,要求每一个人整理一篇或者两篇文言文的知识点,排好版,印发给学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

2、古诗鉴赏的课本复习,我们把课本上的古诗从内容、情感、技巧三个角度进行梳理,以填空题的形式印

成卷子,每天上课的时候复习一首诗,量也不大,很短的时间就能复习一遍,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了古诗鉴赏的知识。

3、抓住每次的晨读时间,练习名句默写。每一张晨读材料一定要有一版是名句默写的习题,从一课一课的

练,到综合的练习,每天早上写完收上来,找一些学生来批改,不是我们偷懒,因为批改也是锻炼。努力让学生不丢默写的分。

4、小题天天练。语言应用题的三道选择题,我们出小篇练习,保证每天发一篇,学生负担不重,也就5分

钟就能做完,慢慢的练出题感,哪怕说不出为什么,也能选对。

5、选择题集中练。大家都知道,咱们整张语文卷中,最拉分的就是选择题和作文。选择题共39分,错3

个以上,想超过120分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后期题很多的时候,就专门做选择题,然后收上来批改,错误率高的题做重点讲解。奥赛班最开始我就是狠抓了选择题的练习,每周大概都得练4、5套专门的选择题练习,学生也爱做,不抵触,最后练到有时候说不出为什么,也能选正确。

6、课前活动是学生做好语文积累,锻炼能力的很好的机会。我从高一到高三,课前活动从来没停止过。我

们讲过古诗词,欣赏过歌词,讲过作文素材,讲过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奥赛班一直讲到不上课,老师答疑……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积累语文知识很有效。

7、加强了作文的训练。从立意,结构,开头,结尾,如何运用素材等多角度进行了训练,这里我不赘述,

但是我想跟大家说,可以找一些人民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让学生去分析,体会,学习。那是非常典范而又生动的议论文,尤其是观点和语言,非常适合考试。

8、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我们要相信学生,只要引

导好,组织好,是完全可以节省出时间而且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的。比如讲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我们可以找各种人物鉴赏的典型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做,然后下发答案,学生对照答案,小组讨论,总结这种题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老师要采取一些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与巩固。

以上是我今天发言的内容,纯属个人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正。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努力会有收获!祝福新高三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祝福高一高二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本文TAG:讲稿  备课  高三  备考  组长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