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道德论文2000字论文

分类:专题范文 日期:2022-11-04 20:12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摘要: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它兼有实践问题的现实性和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在正确理解了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之后,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特点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实物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它兼有实践问题的现实性和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在正确理解了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之后,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生价值。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是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标示。作为客体的人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人,他主动的发掘自身或自身外的潜力,不断的将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以满足主体人的需要。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表现出自身能动性的一种完满体现。

  人生价值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正向效应和积极意义,如果自设发展的实现是以损害社会进步为代价的,那么必然会形成负价值,最终导致自我价值的无法完全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自身不能发展。反之,社会进步的实现是以自身发展的实现为基础,自我人生的正价值引向社会的正价值,社会的进步也就有赖于个人自身的发展。人生的价值本质是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的现实依据。

  二、人生价值的特点

  由于人是能动的、自由自觉的社会性存在,人生价值不同于一般物的价值,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首先,人生价值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各种人生价值形态的统一。任何人生价值的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依据就是他的客观实践活动。一个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离开这个客观标准,仅凭个人主观认定人生价值的有无和大小事缺乏客观依据的,是无现实意义的、荒谬的。

  其次,人生价值具有社会性,反映了个人对自我和社会的效用肯定关系。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它事物相联系的存在,即是是人的个性特点,也总会表现出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特征。这就是人的社会性。当然,个人绝不是社会环境的简单产品,也不是任社会环境随意摆弄的玩偶。

  第三,人生价值具有创造性,是目的与手段、奉献与索取的统一体。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物质财富都是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获得的,如果没有劳动,人类的生存就很难维持,正是创造性的劳动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根据自己的需要,人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占有和享用价值。因此可以说,人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在人生价值体系中,自我价值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人还是价值客体,是满足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手段,具有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的手段性价值。对个人主体来说,自我满足时目的,奉献社会是手段;对社会主体来说,社会本身是目的,个人则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人生价值正是在个人与社会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实现的。然而,二者的价值又不是完全等价的,基于社会价值的至上性和社会发展最大价值取向的要求,人生过程中,奉献必须大于索取,手段必须服从目的。

  三、人生价值的内容

  由于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因此人生价值除了具有一般物的价值特点之外,在价值关系中还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区分了人生价值与一般物的价值的不同之处,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内容十分丰富。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的自在价值与自为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在价值,是人作为客观存在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效用,是人生主观努力与客观实践活动的结晶,其内在规定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成分,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人生自在价值中的内在规定,在本质上是“人对自身生活价值的自我肯定。”人生自在价值的提出,在目前人类价值取向混乱、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对于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生存危机感,提升人生的历史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生的自在价值是人生自为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生的自为价值是人生自在价值的外显和社会化。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它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3每个人利益的满足都同他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4所以,“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5因此,“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6

  但是,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是要否认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自我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人的生命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价值产生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个人更离不开社会,个体生命的意义必须通过他对社会的意义来体现和实现。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

  第三,人生价值是人生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两个方面一样,人生价值也必然包含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之前所具有的潜在创造力和劳动能力。人生的外在价值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显化,是现实化、对象化的人生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转化。人生的内在价值,通过实践发挥出来,不断转化为外在价值,外在价值又反过来丰富、充实、提高人生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85

  [2]《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

  [3]《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

  [4]《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2-103

  [5]《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6]《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大一思想道德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长远的视野来看,当代高中生的主流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之所以出现一些不良问题,一是社会大环境和一些不好的社会氛围所致,另一方面是和、高中生还没有认识到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对今后成长的重大意义。本文针对高中生思想道德现状,对如何加强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社会

  高中生思想观念新颖,性格鲜明且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标新立异,这些都是积极和主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高中生思想波动大,缺少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有的高学生一味追求怪异,过分地奉行“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甚至于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种种迹象表明,加强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美德的缺失。现在的高学生爱慕虚荣的越来越多,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热也不行,冷也不行,每天要买饮料、冷饮。学校规定穿校服,但他们就比鞋鞋子、和书包。将:勤奋、吃苦、节俭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逐渐丢失。

  2.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虽然学校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至今仍没有真正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一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学校德育与学生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德育目标在实践中,出现了德育目标倒挂现象。德育内容没有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形成层次。德育方法上与训练脱节。高学生的思想和一些不良行为间接地造成了偏差行为的产生

  3.社会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机制相对减弱。从社会角度来看,目前社会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机制相对减弱。社会的思想文化导向致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混乱,高学生在文化娱乐方面存在低俗性的倾向,究其原因是整个媒体并没有宣传把树立良好的美德和完善的人格作为主导,相反的是把娱乐性、可视性、刺激性当做主战场。这一误导,使得高中生的精神上受到污染,有的甚至犯罪。

  二、加强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发展了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继而强化了民族精神。这些宝贵财富是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要用它把全民族凝聚起来,并充实到课堂中去。

  2.要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

  (1)优化校园环境。当代高学生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社会环境为他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强大的渗透力,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严重。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塑造一种生机勃勃向上的学校精神,丰富的精神养料能起到“不说而教”的效果。

  (2)德育教育课程化。课堂是素质教育、德育的主渠道。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要精心设计。各任课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学法,通过师生互动不断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质和情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但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还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高中阶段,要以民族精神的培育、法律常识的学习为主,各种教育必须讲求实效性。学校要改变德育工作只有德育处和班主任做的现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分编到各个年级的教材中,从而不断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的德育教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多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并增加他们的自律性。高中生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和自尊感,独立感,成人感逐渐增强,因而出现了心理上独立性与自觉性的矛盾。与此看来,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实施道德教育要强化德育功能作用,正确诱导和帮助高中生分清是非,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以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

  (3)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校园精神就是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价值表现方面养成奉献、科学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促使学生无形中得到熏陶和培养。在校园环境精心设计过程中,需要让校园精神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中,体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高学生可塑性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如:在高学生中开展“一告别五远离”和“三个一”活动,每月读一部优秀图书,学唱一首优秀歌曲。这些活动对高中生增强法制观念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产生了积极作用。

  3.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

  (1)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大众传媒机构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比如中央电视台里面所做的各种公益广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等等,这些公益宣传片会在无形之中使人们受到了感化和教育。大众传媒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举办一些有益于高中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有效的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

  (2)网络道德建设。目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会利用网络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等,网络成为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涉足不良网站和不良内容时刻字考验着高中生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都要教育高学生要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控制上网时间,并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总之,高中生是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要构建全方位的渗透德育机制,进一步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TAG:道德论文  2000字论文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