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读老舍小坡的生日读后感

分类:不忘初心 日期:2022-11-04 19:37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读老舍小坡的生日读后感_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许正林)

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许正林)英国文学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建立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林纾的小说社会功能观,鲁迅的文学社会人格功能 观,创造社作家的文学抒情观,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艺术观, 朱光潜的文学批评观,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诗歌观等等,都 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英国文学的核心质素。其中处于现代文学 转型期的五四时期的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建立受英国文 学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

20 世纪中国小说最初接受英国小说影响有两种途径: 其 一是直接阅读英语文学作品, 正如叶圣陶在 《 〈叶圣陶选集〉 自序》中说:“如果不读英文,不接触那些用英文写的文学作 品,我决不会写什么小说。”1 与叶圣陶写作经历一样的还有 老舍,老舍也因为要学英文,就从狄更斯小说读起,他从狄 更斯的小说中悟出,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他说:“我决定 不取中国小说的形式”, “况且呢, 我刚读了 Nicholas Nickleby ( 《尼古拉斯·尼柯尔贝》 )和 Pickwich Papers( 《匹克威克外 传》 )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 管它什么。”2 事实上老舍正是在狄更斯直接影响下走上文学 创作道路的。其二是通过林译小说接触英国小说。林译小说 对西方小说形式的输入影响简直太大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 说: “林纾的翻译所起‘媒’的作用, 已经是文学史公认的事实。

” 钱先生自己也是如此,他说:“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 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哈葛德、迭更司、欧文、司各德、 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3 林纾的西方文学传播之功无人可比,正所谓“有了林纾, 中国人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实际上,林纾为国人带来的外国 小说,除了作品之外,还有小说观念。真正移植西方文学观 念的,林纾是第一人,这些观念主要反映在林译小说的序言 中,前后他共写有 72 篇译文序跋,并且主要是针对于英译 小说的。这些文字就性质而言虽只是有感而发,并不系统, 但却多有真知卓见,成为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之初的重要 表征。归结起来,林纾的观念建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于小说的社会功用。

他认为小说具有改良社会、 促进社会变革的政教之功。他说:“西方小说之荒眇无稽,至 《葛利费》极矣。然其言小人国大人国的风土,亦必言其政 治之得失,用讽其祖国,此得谓无关系之书乎?”( 《红礁画 浆录·译余剩语》 )文学讽教之说,中国传统文学早已有之, 但他将文学与祖国关连起来,一变将小说视为闲情逸致。同 时,在他的感悟中,文学与政教既关联又是具有独立性的。

他在《吟边燕语·序》中说:“盖政教两事,与文章无属,政 权既美,宜泽以文章;文章徒美,无益于政教”。文学应具有 文学的独立性,但文学家不应没有文学家的责任感,他在狄 更斯的诸多小说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说:“狄更斯极力 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说,俾政府知而改之。……顾 英之能强能改革而从善者,吾华从而改之,亦正易易。所恨 无狄更斯其人,如能举社会中积弊者为小说,固告当事,或 庶几也”。

( 《贼史·序》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的 主脉之一,就是文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主脉的源头 不能不追溯到林纾那里。

第二,关于文学写实手法。林纾充分肯定狄更斯小说刻 画下层社会市民生活的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他在《孝女耐 儿传·序》中,一再肯定狄更斯“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高明手 法”,“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 万怪, 物物皆涵清光而出, 见者如凭阑之观鱼鳖虾蟹焉”, “增 无数阅历,生无穷感谓”。在《块肉余生述·序》中,他认为“迭 更斯此书,种种描幕下等社会,虽可哕可鄙之事,一道以传 妙之笔,皆足供人喷饭,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 诸眉睫之下。” 第三,关于小说的叙事方法。他盛赞《洪罕女郎传》的 情节丰富性:“大抵西人之为小说,多半叙其风俗,后杂入以 实事”( 《洪罕女郎传·跋语》 )又赞赏狄更斯小说的精巧结构 方法:“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无因。手写此间, 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 几复忘怀;而闲闲著笔,已近拾皆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 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行踪,得是事之来源”。

( 《块肉 余生述·序》 )他还佩服狄更斯的写法,他说:“此书不难在叙 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 《块 肉余生述·识语》 )林纾的这些见解虽还只是片语感悟,但这 种有感而发的根由主要来自哈葛德的作品,尤其较多的是狄 更斯的作品,应该说狄更斯代表 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最高成就,林纾的评说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到审美趣味都 有归纳,“以彼新理、助我行文”。事实上,经林纾的翻译及 其序跋的言说狄更斯的小说对五四文学有更多的影响,比如 平民文学观念、写实主义手法、章节小说的体例,谐谑幽默 的笔调、细致的心理刻画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受林译小说影响比较有代表的作家很多, 鲁迅、 郭沫若、 茅盾等文学巨将都曾是林译小说的热心读者。鲁迅还在南京 读书即爱读林译小说, 一直坚持到日本, 每本必读, 并且说: “使得我们佩服的,其实还是那部司各得的《撒喀逊劫后英雄 略》 ,原本既是名著,译文相当用力,而且说撒克逊遗民和 诺尔曼人对抗的情形。那时看了含有暗示的意味,所以特别 的被看重了。”郭沫若在其自传中回忆说:“林琴南译的小说 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们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 的是 Haggard 的《迦茵小传》 。那女主人公的迦茵是怎样的 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 诱出了大量的眼泪哟。

”郭沫若说: “林 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有决定的影响的,是 scott 的 《Ivanhoe》 , 他译成 《撒喀逊劫后英雄略》 。

……我受 scott 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4 沈从文在《从文 自传》 和 《芷江县的熊公馆》 中两次重申林译狄更斯小说 《冰 雪姻缘》 《滑稽外史》 《贼史》 对他的影响: “我欢喜这种书…… 他不像别的书,尽说道理,他只记下一些活现象……作者却 有本领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 为现象所倾心的人。”5 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小说,而其小说 的突出成就在其故事的可读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而这种写 底层人物的突出个性创作特色的确是与英国文学中狄更斯 与哈代的影响分不开。

没有表征说明老舍直接受到林译小说的影响,但接受英 国写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在老舍这里是一致的。

二、老舍小说创作与英国小说影响 老舍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与英国文学对他的影响有着深 厚的渊源关系。

1924 年到 1929 年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的老舍, 在狄更斯的 《尼古拉斯·尼柯尔贝》 、 《匹克威克外传》 等小说的启示下,接连写出《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 马》三部小说,在完成教学和写作小说之余,他完成了从古 希腊到莎士比亚到近代英法小说的庞大阅读计划,其中所读 的英国作家就有佩特、 狄更斯、 康拉德、 梅瑞狄斯、 王尔德、 劳伦斯、詹姆斯、伍尔芙、赫胥黎、艾略特、福特、乔伊斯 等,而这些作家对他的影响可以从他诸多的著述中得到印证。

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称佩特(water Pater)为英国 唯美主义运动开审美批评风气的作家, 肯定其把“美和生命联 成了一气”,当然也有走向享乐主义的危险。老舍在《景物的 描写》中称劳伦斯《白孔雀》的出殡描写“应为写景而写景。” 又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借人物活动暗示出环境来”的 本领,“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过来了。”( 《鲁迅先生逝世两 周年纪念》 )他称哈代与康拉德“在他们的作品中,景物与人 物相关,是一种心理的、生理的、与哲理的解 ”,“把景物与 人生密切的联成一片。”他在《景物的描写》 《事实的运用》 《我怎样写〈二马〉 》 《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 》等文章中, 多次提到受康拉德的影响, 称康拉德的小说“把人与环境打成 一片,”“使景物多是带着感情的,”“景物也是人”, 《二马》也 正是摹仿康拉德倒叙结构方法。老舍的幽默追求更多来自斯 威夫特,他在《谈幽默》 《言语与风格》和《我的“话”》等文 中多次提到斯威夫特。老舍在《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一文中 说“短篇小说 《歪毛儿》 是摹仿 J.D. Beresford 的 The Hermit ( 《隐者》 )”。他自称受雅各布斯与沃姆豪斯的影响,称菲尔 丁是“英国现实主义这个光荣传统的奠基者,放光辉时代。” 《猫城记》受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影响,所谓“科 学的罗曼司”。老舍在《谈读书》中说“极喜读英国小说家狄 更斯的作品",“爱与憎却是用幽默的笔写出来的。”( 《滑稽 小说》 ) 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叙述了马修阿诺德把批评者 喻为施洗的约翰, 以“给一个更大的人物预备道路”。

他说: “阿 诺德不但批评文学,也批评生命;他批评文艺,也批评批评 者。他以多文化的意义在借求知而进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 好坏善恶,这便是批评。”当然,在创作上对老舍具有明显影 响的是狄更斯、康拉德和赫胥黎。老舍小说接受英国小说影 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情节构思的模仿。

《老张的哲学》与狄更斯的《尼 古拉斯·尼克尔贝》 , 两著在学校活动场景、 “校长”成为贯穿人 物、年轻一代的恋爱以及善恶人物系列设置等多点上都有对 应关系。

老舍是从学英文而首先选读狄更斯的小说,阅读使他很 快就感悟到小说的写法,据他说:“我刚读了 Nicholas Nickleby 和 Pickwich Papers 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 我大胆放野; 写就好, 管它什么。

”事实上, 从 《老张的哲学》 看,小说的市民社会取材,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包括幽 默与讽刺的风格等与《匹克威克外传》和《尼古拉斯·尼克尔 贝》的启示有关。当然,狄更斯式的这样“杂乱无章”写法, 是适合 20 世纪初到 20 年代北京中下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也 适合老舍对下层社会生活的阅历丰富的创作背景,应该说是 狄更斯使老舍找到了一种文学方式和文学风格——摄影式 的写实手法,表现生活的厚实性、善于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沉 在生活里的创作风格等。 其次,艺术风格的影响,如老舍初期小说受狄更斯现实 主义小说的影响,从人道主义精神,到善恶对立人物形象, 到以喜剧手法写悲剧的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可以将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归之几个方面:第 一,题材上选中表现小市民生活,甚至于不善于写女性;其 二,人物形象上的扁形人物,人物大多一成不变,而且善恶 分明;其三,主题上偏重于道德批判,表现恶有恶报,善有 善报,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从整体上说,狄更斯对老舍的 主要影响应是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只是这种结构是一种不 易显见的流浪汉小说和传奇小说的结构。结构影响表面上看 是一种技术影响,实质上也是一种创作心理的影响。因为现 实生活是复杂紊乱的,而每一位小说家在表现生活时总想表 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活,这与其说是一种生活逻辑的要求, 不如说是作家理解生活的一种情感逻辑的智力心理的反映。

第三,艺术手法的移用,其中主要是“意识流”小说的影 响。

写实主义是老舍小说的主要色调, 但并非唯一。

“意识流” 是一种文学思潮,但实质是一种小说叙述方法,它对传统小 说最大的变革是叙述方式和角度的选择。在欧美文学中有四 大宗主,分别是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 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理论的主要阐 述者。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流行的时候正是老舍逗留英国的 时候,贪婪阅读着英国文学的老舍,不会被隔离在这种思潮 之外。伍尔夫在《现代小说》论文中强调小说创作的开放虚 构与想象,同时吸收诗和戏剧的可以借鉴的因素,小说的重 心应在描绘人物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在创作上,伍尔夫较常 运用的是内心独白,小说结构也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线索, 但极少达到潜意识层次,没有乔伊斯的那种晦涩,而且有较 轻松的诗化、抒情性和象征性等特征。

《黛络维夫人》和《到 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在前部小说中繁复 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在一天内的购物途中对往事的回忆和对 身边的联系, 后部小说则在看似平淡中展示“到达灯塔意味着 和自我以外的真实世界接触,放弃自我的独特性,接受客观 的现实。”6 所以小说表现的就是一段心灵历程。桑德斯对伍 尔夫小说的特点也作了精辟的概括: “她寻求表现转瞬即逝的 感觉,或头脑中意识与无意识的精神活动,然后将其从外部 同一样式和节奏的一种更加普遍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瞬间的 反应、 暂时的情绪、 短暂的刺激、 随意的暗示和游离的想法, 实际上‘集中’在与某些相互连贯和构成的事物的文化关系 上。”7 可见“意识流”作为小说的新方法,其一主要是描述人 的下意识的活动,其二,这样下意识活动没有逻辑连贯,具 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老舍的短篇《丁》是一篇具有意识流 小说特点的作品;从这一角度读名篇《微神》 ,你也会感到 有较多契合。

最后,小说文体的移植。如果说狄更斯启示了老舍应该 “讲故事”,那么康拉德则启示了老舍怎样讲好故事。康拉德 这位原籍波兰的英国作家,给了老舍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实践 的深远影响。在创作思想上,老舍从康拉德那里懂得了作家 应写自己具有那样生活经验的生活, 应该“把内容放到个最适 合的形式里去。”老舍最喜欢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并从中悟到 康拉德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他丰富的海上和热带丛林的生活 经验,其故事都是由记忆中的经验写成。在创作态度上,他 感受到了康拉德的严肃与热烈、字斟句酌;在表现方法上, 认识到了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人物表现的特殊作用。所以他 在写《二马》和《小坡的生日》时,我们能看到伦敦情境、 南洋风光,以及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表现意义 和审美感染力。在小说结构叙事上, 《二马》的倒叙结构, 也是从康拉德处学的“招数”。

此外, 给老舍创作影响的是赫胥黎。

据施蛰存先生回记, 老舍写信告诉他, 《猫城记》 受到了 Aldous Huxley 的 《Brave New World》 ( 《美丽新世界》 )影响 8。赫胥黎的《美丽新世 界》 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

《猫城记》 的“猫国”社会模式、 “猫人”的心态,小说的寓言形式、幻想因素,小说对人类与 民族前途的忧虑主题等等,都与《美丽新世界》有明显的对 应之处。

1 叶圣陶: 《叶圣陶选集》 ,第 1 页,开明书店 1952 年 版。 2 曾广灿: 《老舍研究资料》 ,第 523 页,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 1985 年版。

3 钱钟书: 《七缀集》 ,第 8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4 郭沫若: 《沫若文集》 (六) ,第 113-114 页,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8 年版。

5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第九卷,第 179 页,花城出 版社,1984 年版。

6 王佐良: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 360 页,外语与 文学研究出版社,1994 年版。

7 安德鲁·桑德斯: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下) , 第 76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版。

8 参见《 〈猫城记〉与西方“反乌托邦小说”》 , 《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丛刊》1993 年第 1 期。

读老舍小坡的生日读后感_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螆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螂巩义 马一卜芀一、 研究目的莄老舍先生生于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浮华沧桑,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 芒, 不容忽视, 举世瞩目。

究竟是什么, 让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研究老舍先生,学习他的气节与品格。膅二、 研究方法薂(1)上网检索肇(2)查阅有关书籍螇(3)问询家人薄三、 研究过程 节人物?简介腿老舍,生于 1899 年 2 月 3 日,卒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我国小说家、戏剧作 家,是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对民间曲艺有突出贡献, 也是“写作最勤,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 、 《猫城记》 、 《离 婚》 ;中篇小说《月牙儿》 、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微神》 、 《断魂枪》 ;话剧剧本《龙须沟》 、 《茶馆》等。袅名字?寓意肄“舒庆春”这个名字是父母所起,因他出生在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 ,离春节只差几天,图吉利,起了这个名字——“庆春” 是庆祝春天的意思。

“舒舍予”是老舍上师范时自己起的别名, 很巧 妙。他把姓拆开,成为“舍予”两字。这两个字还有一说,是“舍我” ——放弃自己私心和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后来他 取“舍予”的“舍”字,前面加一个“老”子,当作自己笔名,在《老张 的哲学》连载时第一次使用。后来这个笔名就沿用下来。羃文笔·特点 膀老舍的作品直白而又京味儿十足。由于小时候寒苦的生活,使他偏向于观察社会底层的人,并用笔表现他们的生活。他用词 简洁,语言通俗,使人如临其境。一开始老舍的文笔偏于幽默, 后来,幽默渐渐经过苦笑、讽刺,走向抒情,成了淡雅的清泉, 平易、亲切、新鲜。芇写作?成长蒃老舍出身寒苦,父亲在他小时候牺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拉扯大。由于小时候的环境,他沉默寡言而内 心奔放, 爱看书, 爱幻想。

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上学时,他偏爱语文,背诵了许多古文诗词。后来为了减轻家里 负担,考入了北京师范。1918 年,从师范毕业后,被派到方家 胡同小学当校长。1919 年,五四运动以及白话文的兴起把他推 向了写作的道路。在学校工作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后来,他看清了这个职业背后的污浊,1922 年 8 月,老舍正式 辞职不干,自愿到天津南开中学当一名清苦的教师。1923 年 1 月,老舍在《南开季刊》上发表第一篇“文学习作”:《小铃儿》 。

1923 年 2 月,他在北京地方服务团当干事,在北京教育会当文 书。

在北郊公立讲演所当所长的时候, 他渐渐练就了一副好口才。

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邀,1924 年 9 月 14 日,老舍到了英 国,受聘于学院,教授中文学系。在东方学院,他读了许多书, 并在那里完成了《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三部长篇小 说。他还帮助埃杰顿将古典名著《金瓶梅》译成英文。1929 年 夏,老舍离开伦敦,周游欧洲,后来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当教师, 在此期间,完成了《小坡的生日》中的一部分,1930 年春,老 舍回到上海,凑够了六万字,这才算写完《小坡的生日》 。1930 年 7 月,老舍受聘于齐鲁大学,1934 年夏,在山东大学文学院 当教授, “七七事变”后,回齐鲁大学当中文系主任。从 1930 年到 1937 年 11 月 15 日只身南下,老舍创作了二百余篇作品,包括 《大明湖》 (1931 年,已覆灭) 、 《猫城记》 (1932 年) 、 《离婚》 (1933 年) 、 《牛天赐传》 、 《老舍幽默文集》 、 《赶集》 (三者同为 1934 年) 、 《樱海集》 (1935 年) 、 《蛤藻集》 、 《骆驼祥子》 、 《选民》 (三者同为 1936 年) 、 《东海巴山集》东海部分、创作经验集《老 牛破车》 (两者同为 1937 年) 。与此同时,他开始大量地写散文, 杂文和小诗。

《月牙儿》 、 《我这一辈子》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1937 年 11 月,受形势所迫,老舍先生毅然到了武汉,用笔杆子 支持抗战。八年之内,老舍完成了《火葬》 、 《四世同堂》前两部、 半部《蜕》 、 《火车集》 、 《贫血集》 、 《东海巴山集》巴山部分、 《剑 北篇》以及话剧九部(包括《残雾》 、 《国家至上》 ) 、各种曲艺形 式作品三百余篇,都是有关抗战的。1938 年 3 月 27 日,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担任第一届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并 连任七年。他协助“文协”出版了《抗战文艺》杂志。抗战胜利后, 1946 年 3 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到达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 讲学与文化交流。由于内战,老舍滞留在美国三年半。他写完了 《四世同堂》的第三部,创作了《鼓书艺人》 ,把《断魂枪》改 成话剧,组织了《离婚》 、 《牛天赐传》等的翻译。1949 年 12 月 9 日,老舍到达天津,致力于文艺,1950 年,被选为全国文联理 事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 还和赵树理一起主编全 国性的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 。1950 年,老舍当选北京市人 民政府委员。1950 年春,政府要治理龙须沟,老舍以此为题材, 完成了三幕话剧《龙须沟》 。1951 年二月,出版第二本曲艺文集 《过新年》 。1951 年夏,开创了曲剧这一新的剧种。中间,老舍 还创作了许多话剧。1957 年,三幕话剧《茶馆》诞生了。1961 年,老舍开始创作《正红旗下》 ,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是老 舍语言造诣的顶峰。1966 年 8 月 23 日,被红卫兵殴打羞辱后, 第二天,老舍在太平湖“舍我” 。螃印象?气节羇他,待人热忱,有求必应。在重庆时,他生活极度清贫,但是好友相逢,卖了大褂,也要下馆子,热情款待。汪曾祺在《老 舍先生》里回忆说: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 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 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 ,汾 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 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 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 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 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 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 。直径三尺许的朱 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 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 筷子: “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莆他, 诙谐幽默。

老舍曾给自己的作品打过广告: 《老舍幽默诗 “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 不去赶集。

《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小坡的生日》是本 童话,又不大像童话。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老张 的哲学》是本小说,不是哲学。

”老舍写的《猫城记》序则更有趣 味, “此次现代书局嘱令给《猫城记》作序,天大的难题!引证莎 士比亚需要翻书; 记性向来不强。

自道身世说起来管保又臭又长, 因为一肚子倒有半肚子牢骚, 哭哭啼啼也不象个样子——本来长 得就不十分体面。

怎办?……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 一阶级?代表哪种人讲话?是否脊椎动物?得了多少稿费?我 给他买了十斤苹果,堵上他的嘴。他不再问,我乐得去睡大觉。

梦中倘有所见, 也许还能写本“狗城记” 。

是为序。

”最后干脆来了一 句: “年月日,刚睡醒,不大记得。

” 袃他,刚正不阿。当北郊劝学员时,他曾向上级提议出面维持被奸商破坏的学校,但并未获得批准。老舍和地方劣绅的关系高 度紧张,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他只有两条路,要么坚持自己, 要么同流合污。老舍毅然选择了辞职,甘愿当一名清贫的教师。芀他,要强,有骨气。1923 年冬,罗常培去看望老舍。老舍身上仅几件单薄的衣物,挨着冻,正在用功。罗常培要帮他一把, 老舍却说: “不!冷风更可吹硬了我的骨头!希望实在坚持不下去 的时候,你再帮助我! ”舒乙在《老舍之死》中谈到: “一九四四年, 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日军欲从贵州独山方向包围偷袭重庆,重庆 方面哗然,纷纷准备再向西撤,向西康方向逃,友人萧伯青问老 舍: ‘您怎么办?’他脱口而出: ‘北面就是涛涛的嘉陵江,那里便是 我的归宿! ’…… 后来老舍先生在给王冶秋先生的信中说: ‘跳江 之计是句实谈,也是句实话。假若不幸敌人真攻进来,我们有什 么地方、方法可跑呢?蓬子说可同他的家眷暂避到广安去。广安 有什么安全?丝毫也看不出!不用再跑了,坐等为妙;嘉陵江又 近又没盖儿! ’……老舍先生有一段类似格言的话,写在抗战刚刚 结束时,发表在一篇叫作《痴人》的短文里: ‘谁知道这点气节有 多大的用处呢?但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民族的正气,我们宁 贫死,病死,或被杀也不能轻易地丢失了它。在过去的八年中, 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 一点气节。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 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因为他的气节,老舍先生最终在“文革”中“舍 ’ 我”了,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息。聿四、研究收获蒄1966 年 8 月 24 日, 老舍先生静静地去了, 在太平湖里“舍我”了。节有人不理解,老舍先生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吗!羀但是,老舍的秉性让他必定会在文革中“舍我”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膀母亲的要强,深深地影响了老舍先生,影响了老舍先生之后的为人处事,也影响了他在遇到红卫兵之后的做法。袇自古以来,气节就被文人墨客所推崇。老舍说: “谁知道这点气节有多大的用处呢?但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民族的正气, 我们宁贫死,病死,或被杀也不能轻易地丢失了它。

”羅这正是民族的正气!这正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螀我们不能丢失了它!蚃老舍是这气节的传承者,他以特殊的方式,警醒了后人,留下的只是一片涟漪……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气节……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读老舍小坡的生日读后感_老舍1

老舍一 教学目的: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掌握老舍京味小说的创作特点。

二 教学重点: 《骆驼祥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 教学难点:老舍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第一节 一、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 1899 年,卒于 1966 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 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他于 191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 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 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 , 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 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 1925 年起,陆续写了 3 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 《赵子曰》的鞭挞锋芒 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 《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 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 “出窝儿老” 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 口语, 俏皮的幽默笔墨, 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 通过闭塞守旧、 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 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 部作品陆续在《小说 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 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 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 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 年 7 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 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 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 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 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 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 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 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 ,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 ,遂有寓言小说 《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月牙儿》叙 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 《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 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 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

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 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 30 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 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 、 、 、 、 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 年 11 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 年 3 月 ,参加中 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 8 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 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 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争初起, 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 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 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 10 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 、 、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 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 1944 年 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 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 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

《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 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 年 3 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 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1951 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 欢离合, 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是献给 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50~60 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 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 、 、 、 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 。

自 50 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 、 (未 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

《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 末戊戌维新失败、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 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 3 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 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 剧本中有重大突破。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 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 40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 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 1000 多篇(部)作品。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 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 、 、 、 、 、 、 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 、 ,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 、 、 、 、 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 、 、 、 、 、 ,报告文学《无 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 、 、 ,短篇小说集《赶集》 、 《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 、 、 、 (16 卷)等。

二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 1、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 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 注。

而这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主要是通过对北 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笔下的市世界和人文景观, 已经成为文化 史的象征。因此,应把“市民世界”的分析作为理解老舍成就的切入点。分析中应注意把握 老舍“视点”的独异性:他关注的并非阶级或阶层的划分,而是“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 系的影响,老舍与“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老舍写“人” 的关节点是写“文化” 2、老舍笔下几类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老派市民” ,主要通过揭示其精神病态,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性;《二马》中的老马; ( 《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等) “新派市民” ,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涵有西方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 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离婚》中的张天真; ( 《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冠招娣等) “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又常常体现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老张的哲学》中的 ( 赵四; 《赵子曰》中的赵景纯; 《二马》中的李子荣; 《离婚》里的丁二爷; 《四世同堂》中的 天佑太太、韵梅、钱默吟等)2 第二节《骆驼祥子》及 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一、 《骆驼祥子》 :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1、主题: 社会层面: 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样子的悲剧中 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 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 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 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 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 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

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 明病源的作品,在 30 年代是很独特的。

2、人物形象: 祥子是老舍精心创作的人物形象, 从头至尾都浸透了作家的一片热忱。

他的自食其力的 生活愿望,不只是流入城市破产农民的愿望,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并不宏 伟,甚至可以说是很卑微的。然而,仅仅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生活愿望,旧北平文化城却总是 不允许他实现。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 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 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 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 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 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 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 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 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 “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 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

随着 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 , 他掏坏, 打架, 占便宜, 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 后来却憎恨拉车, 厌倦拉车。

连他的外貌, 也变得肮脏了。

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 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 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 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 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 “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 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 志和人生目的。

在这里, 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 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 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 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

他的悲剧, 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 物。

最使祥子苦恼的, 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

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 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 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 。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 “命 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

”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 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3 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

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 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

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 分。

3、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以祥子的希望、挣扎、毁灭为主 线,交织成一幅相互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命 运的家庭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视,是很成功的。并 且,老舍写人的内心世界,总是通过叙述去写,使人看去这仿佛不是在描写,而是在叙说, 这是他写人物心理状态的独特之处。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结又朴素,基本克服了早期作品中为引人 发笑而出现的贫嘴油舌。同时,也创造性地融化了欧化句法,形成了一种自然朴实、俗而能 雅的小说语言,较为典型地代表了老舍的俗白的文体风格。

二、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把“京味”与幽默作为一种风格来理解与体味,主要包括 四个方面: 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

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如“官样”的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 散、谦和、温厚的生活,等等。

3、注意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对“北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的情感上的矛盾以及 “挽歌情调” 。

4、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5、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作业: 1、 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意义 2、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4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 一、生平及小说创作概况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 艺术家,人民艺术家。

1899 年 2 月 3 日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平民家中,家境极为贫寒。1900 年,八国联军入 侵北京, 其父死于炮火中, 老舍也险些在刺刀下丧命。

母亲生性倔强, 古道热肠, 勤劳节俭, 由母亲给予的生命教育培养了老舍务实、刚正、热情的性格,同时家境的贫寒,也使老舍和 下层三教九流有广泛的接触, 并深深体会到古城贫民的不幸, 这些为他以后的小说创作奠定 了基础。老舍七岁进私塾,1914 年考入北京师范,1918 年师范毕业即当了小学校长、劝学 员等职,到五四运动前夕,做过文书、教员,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语。五四 运动给老舍的影响是促使他用白话文写作。

旁听英语时, 老舍的勤奋好学引起了英籍教授艾 温士的注意,介绍他到英国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这样老舍在英国生活了五年。这期间他对 小说创作产生兴趣,尝试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1929 年回国时因路费不足在新加坡滞留半 年,创作了儿童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 年春归国,先后在济南和青岛任教,并相继创 作了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1937 年抗战爆发后,老舍抛妻别子,辗转武汉、重庆等地,置 身抗日活动,直到 1945 年抗战结束。这一时期,他除了做大量社会工作外,还利用民歌、 鼓词、戏曲等艺术形式创作通俗作品,并特别侧重于话剧创作,有独立完成及与人合作的剧 作九部。1946 年老舍和曹禺赴美讲学,在美国又完成了《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等长 篇小说。49 年回国后,主要从事话剧创作,先后有《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 十几部剧作,还创作了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但尚未完成,文化大革命就开始 了,1966 年 8 月下旬,老舍被一群狂徒拉到国子监院内毒打和污辱,精神受到极大刺激, 24 日离家出走,在北京太平湖自杀。

老舍是一个勤奋高产作家, 从二十年代中期初登文坛到六十年代中期含冤逝世, 有长达 四十年的文学生涯。创作涉及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各类文学体裁,成就斐然,并以小说 和戏剧成就最高。他一生创作了十五部长篇,七十多部中短篇小说,三十多部戏剧,加上其 它各类著作,约有八百万字。

二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末期, 老舍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方面, 并拥有独特的创作 题材和艺术风格,其小说创作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26 年—1929 年,小说创作早期。5 老舍一开始创作就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长篇体式, 创作了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二马》等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批判混迹于教育界和官场上的市井 无赖及拜金哲学;《赵子曰》嘲讽市民知识者浑浑噩噩的处世态度,抨击西方文化的糟粕; 《二马》 则主要在不同民族性格的比较中解剖了侨居异国的老中国儿女的精神愚弱, 继承了 前十年的批判民族劣要根性的文学传统。在这些作品中,老舍从市民阶层切入,揭示新旧过 渡时期中国人的复杂心态,鞭挞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吞噬与资本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罪恶, 从文化角度再次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文学思考, 在艺术上则初步显示了作家擅长幽默的艺术 才华。

2.1930 年—1937 年,小说创作的发展成熟期 老舍的代表作多在这一时期出现,有长篇《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和短篇 《月牙儿》、《断魂枪》1 等。此时的小说创作,一方面继续着早期的透视古老民族灵魂、 解剖批判落后的国民劣根性的基本主题,另一方面则通过描写城市下层贫民的苦难和挣扎, 揭示城市贫民的悲苦命运, 不仅提出了尖锐迫切的社会问题, 而且整个北京市民社会的人生 世相以艺术化的形态被作家全部表现出来,同时其幽默艺术更为成熟。

3.1937 年—1949 年,小说创作的终结期。

此时的前一阶段,由于抗战活动的影响,小说创作的形式多样,时代感很强,但艺术质 量有所下降;直到 44 年开始创作《四世同堂》,老舍才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艺术范围,以 娴熟的艺术完成了史诗性的巨著。《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以四代 同堂的祁家为轴心,写了北京沦陷后“小羊圈”胡同内形形色色的居民苦难的亡国奴生活, 既揭示了他们性格上的弱点, 也表现了他们在屈辱痛苦的亡国生活中由迷惘惶惑、 忍气吞声 到逐步觉醒、奋起抗争的精神过程,既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弊端,也寄托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经 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能够更新、再生的审美理想。

二、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含愤舍命在北京。不过,在他的 41 年的创作生涯中,大部 分时间都飘泊在北京之外。

可是无论他走到哪里, 不管是在伦敦, 在济南, 在青岛, 在重庆, 在纽约??都始终痴情不改地想北京,写北京。1出于政治避讳, 《断魂枪》的幽默题词“生命是闹着玩, 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 了。

”曾经被删除。

《断魂枪》写了一桩事、三个人:沙子龙的镖局改成客栈,三个人是沙子龙、孙老头 和王三胜。基于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与物、惊异的故事,老舍营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艺术作品——东方 大梦还在醒与未醒之间。

6 老舍艺术世界的这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源于他内心深处积淀的北京情结。他说: “我真 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 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 我独自微微的笑着; 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 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 北平也近乎这个······”(一).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老舍对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北平市民阶层、 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并经由对市 民社会的发掘,达到对民族性格、民族命运的艺术探索和概括,而老舍的艺术个性也正是在 这一特殊艺术表现对象中得以形成和体现的。

1.作为市民社会种种人情世态的表现者,老舍的小说建造了一个庞大市民社会形象王 国。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大多把笔对准知识分子、农民,而老舍笔下,市民阶层的人物是 他的主要描写对象。从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到生活在城市最下层的剃头匠,洋车夫、行商 坐贾、卖艺人,拳师、土匪、娼妓、巡警。可谓三教九流,三姑六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一应俱全,构成一个完整的旧北平市民形象系列,这一系列市民形象有着鲜明的特征: (1)这些市民都是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老舍笔下,人物只能说是普通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多是些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小科 员,在生活中极其平凡微不足道人,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不象张天翼笔下那些极力钻 谋、巴结,竭力向上爬的小人物、小市民,而作为这些小人物的对立面的那些恶人,也不是 巨奸大恶,他们大都是一些工谄善诈的市井无赖罢了。

(2)这些人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老舍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他的艺术感觉最活跃、最有生气,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带着 浓郁的北京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熏柒着京城的文化特点,并与市民性格溶为一体, 构成了北平市民性格的基底。

2.作为市民社会的批判者,老舍在表现市民社会时,充分地把握住了北平市民的性格, 从对传统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批判的角度透视了整个民族的性格弱点, 从文化心理这一更深 更复杂的层次, 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表现和批判, 这种表现和批判主要是通过三类形 象来完成的。

(1)思想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老中国儿女”、“老大国民”等老派市民形象7 这类人物如《离婚》中的张大哥, 《二马》中的马则仁, 《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姑母《牛 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等。

这些人物大多生活在古都北京, 而北京作为长期的封建王朝的首都, 逐渐形成了带有浓 厚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并支配着老派市民的行为方式。他们始终恪 守传统的道德观念,保持着古旧的生活情调,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现有的一切,与世无争,知 足本分,因此,守规矩,讲礼节,柔弱、忍让是他们的共同文化心理特点;善良、驯顺,保 守、中庸,懦弱、自私是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像《离婚》中的张大哥,顽固地认为“除了 北平人都是乡下佬,天津、汉口、上海、连巴黎、伦敦都算在内,通通是乡下,张大哥知道 的山是西山, 对于由北山来的卖果子的都觉得有些神秘莫测。

最远的旅行他出过永定门?? 他没有看见过海,也不希望看,世界的中心是北平”。老派市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们 的眼光也只局限于北京,仿佛天只有北京这么大。

《四世同堂》里祁老人认为北平是天底下 “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所以他要孙子 媳妇储存上三个月的 “粮食和咸菜??关上大门, 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 就可以度过 “难 关”了,灾难性的民族战争在祁老人那里,不过是遥远的市声。另外,老派市民在思想上都 恪守封建的伦理道德。如张大哥便是市民性格和思想的典型代表,他恪守儒家道德规范,世 间万事万物只要经过他心灵滤化,一切都会不偏不倚,折中公允,井然有序,小说一开头就 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他成了常识的 化身,男性的媒婆。在说媒时,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兼天平,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位 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该就会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男人,说话有点结巴,或是眼睛有 点近视,在天平上,麻子与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

张大哥在说媒中使用的天平,实际上代表了他善于调和矛盾的中庸哲学,他反对离婚, 不管哪家出现离婚纠纷,他都出来进行调解,对他来说“离婚”就意味着一切即成秩序的破 坏,他一生的幸福就是要维护这既成的秩序不受破坏,以婚姻为中心生发开去,张大哥无论 接人待物, 生活琐事, 养儿育女, 各个方面都遵守着儒家的道德规范: “凡事经小筛子一筛, 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 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还要思索三个 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走中庸之道,安分守已的过日子,“每根汗毛都合着社会 的意思长”,这是张大哥的生活模式,也是所有老派市民的生活模式。8 所以,在这一类形象中,老舍从老派市民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和心理状态中揭示 了他们在传统文化浸染下形成的精神弱点: 专制制度造成的顺民性格和奴性心理, 等级观念, 因循守旧,敷衍苟且,盲目的自负和自卑等等。

老派市民的这些精神弱点正是封建社会长期保持超常稳定的根基, 并反过来又培养着有 精神弱点的老派市民,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蹭”。(《四世 同堂》 然而历史毕竟到了动荡不宁、 ) 变动没落的不平凡时刻, 因此象张大哥这些知足本分, 不招惹谁的市民也同样受到社会无情的冲击,牛天赐家破产,张大哥的家庭几乎解体。他们 连遭厄运,但可悲的是,即便在遭厄运,他们仍坚持传统的信条,连骂一句人“都觉得有负 于礼教”。由这样的结局,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消极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批判。

(2).处于城市最底层的贫民劳动者形象 这类人物大都是想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得生存而不可能的形象。

恶浊的社会环 境,传统文化意识的落后面,一点一滴地、残酷地剥蚀掉了他们身上的善良美德,朴素的人 的生活的追求,将他们性格扭曲,使之人性堕落,最终从肉体到精神都遭到彻底毁灭。在这 一类形象塑造中,老舍不仅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更让人看到社会现实的残酷、黑 暗,把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融合为一体。《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柳家大 院》等作品的主人公便是这类形象。

《柳家大院》 中重点写了石匠一家的悲剧。

石匠媳妇不堪忍受公公、 丈夫的虐待而自杀。

这里,石匠父子并非是十恶不赦的恶人,然而在伦理观念上他们与封建卫道者并无区别,他 们以封建的伦理道德虐杀了媳妇。《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不仅是黑暗社会威逼的结果, 也是祥子自身存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造成的。

《月牙儿》则以母女两代人为社会所逼相 继卖淫以求生存的故事, 重点抨击了现实社会制度的黑暗和不合理。

这部作品在极强的抒情 氛围中叙述了两代人的悲剧。作品中,母女俩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她们面前最紧迫的是肚 子问题, 饥饿迫使母亲再嫁, 直到卖身, 以养活自己和女儿; 女儿长大后, 受新思想的影响, 自尊、倔强,不愿再象母亲那样屈辱的活着。她要自由恋爱,要自由地活着,但却爱上了一 个道德沦丧、以钱玩弄女人的骗子;后来到社会上寻找工作,却发现所有的工作都要她以出 卖色相、肉体为代价,她的拼命挣扎和奋斗始终抵御不了整个社会对她的欺凌。结果,为了 生存, 她不得不走母亲的老路, 最后她要靠出卖肉体养活母亲。

女主人公的命运同 “月牙儿” 一样无法逃脱社会对她的控制。

《月牙儿》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的回忆推进情节,转换场面,把叙述、抒情、议 论糅合起来,整部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设置了一个具体的物象——月牙儿。寒9 气逼人的月牙儿担当了引领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角色。

主人公遭遇到人生不幸时, 都看到月牙 儿,因此月牙儿在作品中具有多重作用:①月牙儿是抒情线索,女主人公的全部经历和情感 变化都是由看月牙儿引起的回忆构成的②月牙儿是抒情手段, 它渲染了感情色彩, 烘托了气 氛, 成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对应物, 把主人公孤寂悲凉的心情具象化了, 强化了作品的诗意; ③月牙儿是主人公不幸命运的象征物,残缺不全的月牙儿正是主人公悲剧命运象征。

(3).新派市民形象 西方现代文明和和东方传统文化的碰撞是在世纪初中国社会更加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中进行的, 这样的历史条件不仅产生了一大批思想意识开放, 充分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优 秀人士,也造就了一批受西方文化糟粕影响,集东西文化劣根因素于一身的“畸形儿”。在 老舍笔下,这一类“畸形儿”就是新派市民形象。如《老张的哲学》里的蓝小山、 《赵子曰》 中的欧阳天风、 《离婚》中的小赵、 《四世同堂》中的蓝东阳、祁瑞丰等。他们在衣着方式、 外形装扮、言谈举动、接人待物等方面都模仿西方文化方式。如《离婚》中的张天真,作品 这样描写他:“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服,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照镜子,整天 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 园的广告。”这幅肖像可以说是新派市民的典型形象勾勒。更小人深思的是这些新派市民在 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上打着“现代意识”的招牌,却专做伤风败俗的坏事:拐骗良家妇女, 玩弄女性,尤其在婚姻观念及行为方式上,他们更是道德沦丧,借“恋爱自由”的口号玩弄 女性。如蓝小山,“玩耍腻了一个,再去谄媚别个”;小赵,挑拨别人家庭是非,拐卖良家 女儿,贪婪好色,一见女的,就“立刻把眼珠放风筝似的放出去,把人家的后影都看得发毛 咕”。这些新派市民,不仅道德沦丧,而且奉行“钱本位”的人生哲学和极端利己主义的处 世态度。如《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营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堂,也为钱!同时 教书营商又当兵, 财通四海达三江矣! 此之谓 ‘三位一体’ 此之谓 ; ‘钱本位而三位一体’ ” ! 《离婚》中这样描写小赵:“第一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第二没有道德观念,第三不信什么主 义,第四不承认人应有良心,第五不向任何人负任何责任。”因此在描绘这些新派市民时, 老舍一方面写出了他们有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他们深受西方文化劣根因 素的浸染,在人生哲学、道德观、价值观等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堕落性,而这种堕落性又 与一切金钱化的半殖民地社会极为合拍。

“外来的新文化不仅没有清除旧文化的残余,反而 在某种意义上刺激了它的泛滥和病变”。由这些新派市民形象人性的堕落,老舍对这些中西 文化的“畸形儿”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二)浓重的悲剧色彩10 老舍是一位有着深沉悲剧意识的作家, 儿时都市贫民的悲酸生活图景, 使老舍积累了大 量小人物的悲剧素材, 在英国留学时受西方悲剧理论影响形成了悲剧意识, 这种悲剧意识始 终贯穿在老舍的小说创作中。

从老舍小说的结局看,他的作品大多数以悲剧结局,即使前期那些“立意在幽默”的作 品,也多以悲剧结尾。《老张的哲学》结尾是恶棍老张飞黄腾达,“荣升”某省教育厅长, 而王德与李静,李应和龙凤两对青年人的爱情却遭到了扼杀。至于后期创作中,悲剧更是无 处不在。《我这一辈子》《月牙儿》《骆驼祥子》《柳家大院》《微神》等皆为悲剧。并且 老舍不仅写了悲剧, 还揭示了悲剧的不可避免。

如祥子无论如何坚韧执着终于无法逃脱社会 的迫害而堕落,《月牙儿》的主人公无论如何也逃不掉被毁灭的命运。这些悲剧,通过老舍 的艺术描绘让读者领悟到其根源在于现实,从而使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力量。

从悲剧的性质看,老舍笔下的悲剧主要展现的是一种“人格悲剧”。鲁迅曾说过:“悲 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在老舍的悲剧中主要是指“人格中善 的内在力量”,包括美好的人性、善良的品德、正当的人生追求等。老舍笔下的悲剧主要就 是这种人格中善的力量被冷酷现实毁灭的悲剧。

活动在老舍作品中的那些悲剧人物都在不同 程度上具有美的品格,他们或善良正直,或自尊自强,或诚实有理想,闪烁着人格光辉。然 而这些美好人格却被黑暗社会无情吞噬了,这样就形成作品强烈的悲剧感。

(三)幽默的艺术风格 老舍被人们称为幽默大师,相对于他的作品而言,这道出了老舍创作的一种特色。贫穷 的生活,古都北平市民的幽默感都培养了老舍幽默的心理素质,同样在文化接受中,老舍也 受到西方喜剧艺术的影响, 尤其一开始老舍就是在狄更斯的影响下尝试幽默创作, 引起读者 注意和好评,老舍由此确立了创作的幽默品格,并经过艺术经验的积累,最终形成了独特的 幽默艺术风格。这种幽默并非单纯的滑稽可笑,而是啼笑皆非,是含泪的微笑。造成这种美 感效果的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老舍擅长用喜剧的眼光捕捉和把握形象与时代、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并以各种 艺术手段强化其中的喜剧因素,营造幽默的艺术效果。《离婚》中,一群科员与太太们大闹 离婚,开始大有天翻地覆、不共戴天之势,最后却又都偃旗息鼓,恢复敷衍、灰色的旧日生 活,结局与开端的反差,形成了明显对比,也令人哑然一笑。

其次, 老舍多把人物放在传统思想文化和黑暗的现实背景中塑造, 或描绘人物与传统文 化的相谐相溶,重点表现人物精神弱点;或展示人物在现实中的挣扎,对环境的抗争,着重 昭示人物有价值的东西被毁坏的命运过程。无论是精神的孱弱,还是生命的毁灭,都在艺术11 整体上生成深深的悲剧感, 这样就造成了悲喜交并的特殊美感, 形成了笑中有泪的老舍式的 幽默。

所以从实质上看, 老舍的幽默是借幽默笔法将生活的悲剧内容装进喜剧的躯壳, 是哀泪 笑洒,悲歌喜唱,因而读过他的小说笑中不是感到舒畅,而是辛酸和苦涩。

老舍在创造自己幽默风格时, 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造成幽默的艺术效果, 如情节的组织: 如虎妞捕获祥子的过程,她用荒唐的手段逼祥子就范,最后自己拆穿西洋镜,在出其不意、 骤生反转时创造幽默感。又如在语言技巧上,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强化具有讽刺性的幽默情 境。如:《二马》中写张伊太太,“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她丈夫的至少大倍”。这 是夸张。《离婚》中写吴太太的身材相貌,“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大块四方墩肉,上面 放着个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水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红了,眉毛和头 发烧剩下不多”,这是比喻,这些方法都造成了较强的幽默情境。

(四)简洁、俗白的文学语言 老舍被誉为现代语言大师, 他的文学语言是以北京白话为基底提炼出来的, 既通俗浅明, 又结实有力,在俗白中新奇、机警,有情致韵味。特别是作家的叙述语言,更具有机智、简 洁之长,往往三言两语就能一语中的,刻绘出事物对象。如“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是阔 人们,他们一听见风声不好,赶快就想逃命;钱使他们来得快,也跑得快。他们自己可是不 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得太沉重”。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人。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这些语言,简洁机警,能让人产 生很强的美感。另外,与简洁的特点相适应,老舍的语言多是口语化的,句式简短,极富节 奏感,还可以诵读,这在现代小说中较为少见。老舍小说中关于人性堕落的北平的描写, 或许受了康拉德的原始丛林与左拉的自然主义 很大的影响。

同时,老舍在文艺思想上接触过变态心理学、性欲学、象征主义等表现技巧,他大胆地 将这些现代技巧结合进现实主义创作中来,令其作品呈现出对文化、人性等丑陋、黑暗、堕 落的令人震惊的揭露。

老舍以现代人、现代社会的病态为表现、批判焦点的独特视角,令其明显超越了当时普 遍的那种感时忧国的狭窄精神。

他没有将自己的批判触角限制或停留在政治经济层面, 也没 有简单地将民众区分为阶层或阶级, 而是采取了一种以文化心理视角来观照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所呈现出的病态——现代文明病!12

本文TAG:老舍  读后感  生日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