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材料

分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2-11-04 17:37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材料

  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您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材料一

  教学目标: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习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2.读不同的课题,感受拟题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重点难点:

  1.结合本册所学课文来交流、归纳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2.学会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流一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了,比如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等,这些其实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课本上的文字,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可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阅读中勾画的重点语句。如“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这些句子就提到了三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句子小结、概括出方法。

  小结:课本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段意合并法;②标题扩充法;③句子摘录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学习三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

  (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段意串联起来。(先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教师提示: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一般从几个方面写,层次比较清晰的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这类文章一般以写景、状物的居多。

  标题扩充法

  (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把标题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课文题目为中心,顺次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开国大典》《伯牙鼓琴》的主要内容,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比较合适。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最后周瑜的态度如何?

  句子摘录法

  (1)学生交流一篇文章中哪些句子可能体现了主要内容。

  (2)指名说一说。

  (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都可以称作文章的关键句。)

  (3)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夏天里的成长》《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4.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注意的事项。

  (1)结合前面的讨论,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他们概括的内容,提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选出三种有代表性的发言:太过啰唆的;太过简略的;比较合适的。通过对比,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既不能过于啰唆,也不能太过简略。

  (2)教师小结。

  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同学们要注意,课文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阅读写事、写人、写景、介绍说明类文章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就不可能一样。(板书:方法多样,灵活运用。)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我们就是要在练习中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不断的发现与总结中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1)

  1.故事导入,突出标题的重要性。

  过渡: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大家读一读,说说为什么改后的题目比原来的题目好呢?

  (课件出示小故事。)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幅某少女在树林里撑着伞的镜头,画面、色彩和角度都不错,取名《晨曦》。他把这幅照片投向多家杂志社,结果都被退回。后来有一位专业人士建议作者把题目改为《有约》,结果不但见诸报刊,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交流示例:

  生1:原来的题目挺美的,但是缺乏联想,而且作品的主角是人,却以景色取名,我感觉有点没有突出重点。

  生2:我也觉得原来的题目不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改后的题目《有约》却能激发人的联想:她在等谁?是和谁有约?心情会怎样?整个画面就生动起来了。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不错,改后的题目确实比之前的生动、有趣多了。这个故事说的是给照片拟题,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给文章拟题,它们还是有共通性的。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折射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把文章的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生动传神的题目可以体现文章的灵魂,可以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阅读课本“词句段运用”第1小题中呈现的各个课题,就拟题的方法和作用展开交流。

  (1)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每人选择一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第一组题目:《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这样的题目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用“壮士”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坚强不屈、勇敢无畏;《军神》中,一个“神”就暗示了主角刘伯承将军超乎常人的坚韧意志和革命精神。

  第二组题目:《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第三组题目:《竹节人》《桥》《冰项链》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做题目,即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中也会格外留意这个事物。比如《竹节人》一文围绕“竹节人”讲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几件事。

  第四组题目:《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些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根据我们的常识,牛肚子里怎么能旅行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会同时出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会发生什么趣事呢?也让读者有了阅读的兴趣。

  3.结合实例,说说习作拟题中应注意的方面。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课题,拟题看似简单,但想拟一个合适且精彩的题目可真不容易。同学们已经写过那么多作文了,那么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根据我说的话题拟拟题目,我们再一起交流。

  (1)出示话题:写一写你的爱好。

  (2)学生自行拟题,教师选出几种,全班一起点评。

  ①《我的爱好》

  (直接采用话题,太空,不具体。教师可指出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习作拟题不进行思考、揣摩,太过平淡。)

  ②《我爱写作》

  (过于直白,缺乏文采。)

  ③《读书和写作是我的爱好我的第二生命》

  (这个题目比较有气势,但题目过长,读来太拗口。)

  ④《猜猜看》

  (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是想让大家猜猜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但对于这个话题似乎有点不合适。)

  小结拟题误区:①照搬话题;②因袭旧题;③空大玄虚;④文不对题。

  4.学生根据交流的知识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1)拿出自己的习作本,重新审视习作题目,尝试着修改。

  (2)在班上呈现修改前后的习作题目,全班交流、点评,选出优秀的习作题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在结合以前学习的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交流学习规律和方法。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少语文知识,无论从字词的积累,还是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积累,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今天我们交流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交流中我们结合了这学期学习的课文来谈,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概括,这既说明了大家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也说明我们的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今天所学的只是基本方法,可能同学们有自己独特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大家可以再进行总结。

  关于文章拟题,则是比较灵活的自我展现。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所以拟的题目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拟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今天我们就学习了四种拟题的方法。好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给人的初步印象,是生动、有趣、深情,还是激昂、有力、引人深思?要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来确定。我想大家通过本次的交流学习,在以后的习作中一定会在拟题上更下一番功夫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给文章拟题的几种方法。

  (2)想想更多课题,讨论拟题之妙。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

  2.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1.读词语,生发联想,写出恰当的段落来体现词语所包含的意义。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2)

  1.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2小题。

  导语:同学们,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的,一个词语就往往能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这些联想可能与我们的生活阅历有关,也可能与我们的爱好、性格有关。正因为这样,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就有着不同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几个词语,看看大家由这些词语能生发怎样的联想。

  (1)学生大声读出词语,圈出每组词语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字或词。

  (2)依次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说说由词语产生的联想,每个词语可以请三到四名学生说一说,看看他们的联想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一:饱经风霜的脸

  生1: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事,现在他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一道道的,他的脸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教师提示:可以进行外貌描写。)

  生2:我想起了驻扎在边疆的战士,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守卫边疆,尽管他们可能年纪不大,但他们的脸确实是饱经风霜的脸。(教师提示:可由此生发对战士们的精神的敬佩、赞扬。)

  生3:我首先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黄包车车夫,他为了生活苦苦挣扎。我又联想到那个时代许多像他那样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的脸都是饱经风霜的,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仍顽强地活着。(教师提示:联系到所学课文,进行历史、往事的叙述。)

  预设二:秋天的深处

  生1:秋天是一个季节,说走进它的深处,我想到的是深秋时节不同的景色。初秋或许只是有些微凉,叶子也只是微黄,但是深秋时节就不一样了,秋色更浓,也更接近冬天。我想描写深秋独特的景色。(教师提示:进行景色描写。)

  生2:我们总说,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那么秋天的深处一定是收获,而这收获是靠春的播种、夏的培育而来的,我由此想到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所付出、有所努力,才能收获的道理。(教师提示:由季节的特点想到人生的特点,抒发哲思或感慨。)

  预设三:心灵的深处

  生1:在我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地方,藏着一些秘密。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我想说说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写出它之所以被我深藏的原因,对我的影响。

  生2: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在我看来,他体贴、善良、聪明,但是其他人却觉得不是这样,而且有些人还对他有些误解。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只因为一些表面现象而对某个人下定论。因为,只有你走进了他的心灵深处,你才能真正理解他。但这个深处,也是只有通过真诚的交往才能走进去的。我希望我们与别人交往时多些真诚,少些猜忌,去感受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美。

  生3:我想写一写书本对我的作用。书就像一位长者,一位好友,走进我心灵的深处,与我对话,助我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书本、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更纯粹、更深邃。

  2.选择一个词语,将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话写下来。

  (1)教师提示要点,学生试写。

  教师:我们要把想到的话用一段文字写下来,注意是一段文字,篇幅不宜过长。要组织好语言,抓住重点,融入自己的思考或情感。

  (2)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换互读,提出修改意见。

  (3)指名学生读写好的片段,全班交流、点评。

  二、书写提示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介绍文字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过渡:在上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一起聊了聊书法,也欣赏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大家可以把课本翻回到第103页,再来欣赏一下。如果同学们学过书法,那么极有可能临摹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它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现在大家再读读介绍文字,能圈出其中表明柳公权的书法特色的词语吗?

  (方圆并施,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2.简单了解《玄秘塔碑》的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3.了解“楷书四大家”,欣赏其他楷书作品。

  (1)课件出示楷书四大家资料简介。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

  (2)出示欧阳询、颜真卿、赵孟的楷书书法作品。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可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字体,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解了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我们在《少年闰土》中看到了渴望自由、珍惜友谊的少年鲁迅的影子;我们在《好的故事》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美的憧憬,对“好”的向往;我们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见到了一位慈祥的伯父、一位关心普通人民的长者;我们在《有的人》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永远不灭的崇高精神……。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与当时的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了很多以表心志的语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3.自悟句子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4.教师梳理,点拨引导,更深入地体会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各句意思: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是一首体现鲁迅爱子之情的诗,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爱子宣言。鲁迅先生年近半百才有了儿子海婴,对他十分宠爱,有朋友说他过于溺爱孩子,他便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这首诗的后两句是: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全诗的意思是: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你难道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吗?身为父亲的鲁迅也有着父亲的柔情,此时的他不再是与黑暗斗争的战士,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是小说《故乡》的结尾,全句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里是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开辟出新的道路,迎来新生活。)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句话是说: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都是坚强不屈,为国而奋斗、战斗的人,他们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5.指导学生背诵以上四句名言。会背的学生可举手示意,在班上背诵。

  6.教师出示鲁迅先生的其他名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读一读,并交流感悟。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呆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材料二

  教学目标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让我们去看看这个语文园地都有哪些内容吧!

  板书:语文园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

  师:这两段都是景物描写。第一段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抓住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榕树的赞美;第二段文字,描写了月亮的动态,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板书: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要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①收集有关元旦祝福的句子。

  ②为元旦晚会设计一个海报。

  ③在海报上写上一条打动人的宣传语。

  生制作海报,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编写的宣传语。

  板书: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出示课件4)

  ①读句子,体会每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

  师:这两组句子中,每组的第一句都描写得比较概括,不生动,第二句在第一句写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这句话,第二句把“夕阳西下”进行了细化,并且用“斜照”体现出夕阳的特点以及夕阳对万物的“感情”;在描写“乌鸦归巢”时,作者更是赋予乌鸦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点明乌鸦回家时内心的焦急,给人无限遐想,同时作者还用“动人”点明看到这样的景物时的感觉;“点点”则形象地写出了乌鸦往家飞时的形状。综上所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板书: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情

  ②根据例子,仿写句子。(出示课件6)

  师对学生们仿写的句子进行点评。

  示例: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示例: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优雅地在眼前流过。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示例:可爱的小狗在公园碧绿的草坪上尽情地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示例:寂静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满了浓浓的阴云。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渔歌子》这首诗。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8)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出示课件9)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还积累了古诗词,更学会了制作海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句子的特点,让他们把握通过动态描写能把景物写活,能让景物更生动形象。在仿写这个环节,我鼓励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内容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及时做出评价。效果较好。

  2.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讲解,让他们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的景物的描写,突出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对海报的制作指导得不够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详细进行每一步,让学生在每一步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本文TAG:小学  语文  教学设计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