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深入探析

分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2-11-04 17:36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深入探析




 
 导语:“每次发生矛盾,尽管我‘语重心长’,为什么孩子还是很难被说服?”“我也不能天天盯着,那怎么能让孩子改掉那些坏习惯?”“我好心帮着孩子找差距,他却变本加厉”……3月30日,在环翠家长学校开办后的首场讲座上,热情的家长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著名心理学家田万生团团围住,一个接一个的教育问题不断抛来。

  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针对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环翠家长学校请来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讲师团教育专家曲连坤,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针对中高考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请来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四○四医院心理医生贾伶“把脉下药”,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考试焦虑期……虽然讲座主题各异,受追捧程度却始终如一,场场座无虚席。

  【模式一】

  在孩子的教育期待上,家长与学校心意相通———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在教育实施路径上,家长与学校则很容易出现方法不相融———存在偏差,甚至是分歧。因此,要实现家校教育合力,首先就要打通家庭教育的方法关。

  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环翠区通过专家引领、榜样示范、教师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家庭教育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普及培训,并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家庭心理健康专业指导。

  “以前做家长就是随性,现在做家长是理性。”市二实小学生家长韩卓君向记者欣喜地描述着自己的改变。

  然而,错综复杂的家庭教育问题,显然不是用“各个击破”战术就可以解决的,连线成网的系统战略才是教育制胜之道。

  环翠家长学校承接了这一使命。“我们将以往‘散、乱、单’的培养模式向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转变,通过系统梳理家庭教育问题,科学设计了学习兴趣、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序列化培养主题;通过结合教育规律,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专家讲座、研讨交流、案例剖析等培养形式,从而系统地传授做‘职业化家长’的知识和技能,转变家庭教育行为,最终让孩子受益。”环翠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艳春说。

  与此同时,环翠区同步开通了环翠网上家长学校,设置了家教百花园、学科指导、德育天地、关爱行动等10多个子栏目,在实现家庭教育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为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提供了又一便捷通道。

  【模式二】爱心家访

  真诚以对 搭建沟通桥梁

  “班上的外来民工子女很多,小磊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今年8岁,老家在菏泽,人憨厚老实,就是学习习惯不太好,字写得歪歪扭扭,有时干脆不做作业。我决定去他的租住房探访。”5月11日,威海市翠竹小学教师邹红霞走进小磊的家———一处约十平米大的草厦子。

  小磊父母以摆小摊维持生计。为了养家,每天收工到家,他们还会干些加工活儿。每加工一斤螺丝挣七毛钱,一个晚上夫妇俩不停地干能再挣几元钱。拉着家常,邹红霞很快了解了小磊一家的状况,话题也渐渐转到了孩子的学习上。

  “由于生活所迫,外来民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存环境;他们自己知识匮乏,无力去指导孩子的功课。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离别时,邹红霞含泪向远送的小磊父母说了句“放心”。

  ■模式探析

  无缝衔接的家校合作,离不开家校间无缝的沟通、互动与表达。

  从实行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到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再到推行爱心家访,环翠区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史就是一段沟通桥梁的搭建史,爱心家访是其中的点睛妙笔。

  在爱心家访中,在交流与感动间,家校的距离更近了。自去年9月实行爱心家访以来,环翠区区域爱心家访率已达55,预计两年内将达到100。

  为拉近家校距离,环翠区中小学校积极搭建载体,个性化的家校沟通协作形式层出不穷:长征小学利用家长社会联系面广、社会行业涉及点多的特点,邀请家长参与“爸爸妈妈大讲堂”,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也有效密切了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环翠国际中学向各位家长委员发放了方便校园通行的“家长绿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校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常态化、制度化,为家长了解、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最直接的渠道。

  校门打开了,心门也随之打开。站在教育全局的角度看问题,由关心孩子学业成绩到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由关注孩子个体发展到关注学校整体发展、关注整个教育发展,这是环翠区家校合作深入推进以来新型家长的成长变化,也必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

  【模式三】社区服务站

  责任共担 集纳共育力量

  5月21日下午,记者赶到南山小学时,恰逢学生放学。记者注意到,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一些没有家长来接的低年级孩子和个别高年级孩子,背着书包直接走进设在学校教学楼里的“社区服务站”。

  写作业,弹古筝,学书法,练舞蹈……在放学后的塔中社区服务站,孩子们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活计”。

  “傍晚放学后,家长还没有下班,有了社区服务站,孩子们就不用四处游荡或独自在家了,帮助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等待接孩子的一位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正在社区服务站巡视的塔中居委会主任唐延水告诉记者,社区服务站开办初衷就是服务群众,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意愿,通过发动社区力量来帮助解决放学后部分孩子无人管睱的“真空”时段,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多元学习的平台。

  ■模式探析

  “没有一所学校能包办孩子的成长。但可能是基于惯性,社会将过多的教育责任和期望归于学校,社会则成为一处自我退避的‘盲区’。”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成才添砖加瓦,这理应成为包括学校、家长、社区、企业、部门等在内所有社会单元、角色的共同责任。今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有了这样的共识。

  共青团环翠区委、环翠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共同推出了塔中社区服务站,其“四点钟课堂”广受社会好评;市实验中学首创家长义工制,2800多位家长以社会角色走进学校当起学校管理的“志愿者”。他们护送学生到校外参加演出活动20余次,走进课堂为学生送课110余节,协助学校组织大型活动4次。

  在整合家长资源的同时,环翠区还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团队、建设校外教育基地、实施社会道德实践工程等,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本文TAG:家校  合作  共育  模式  探析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