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预留广告位

“概论课”教学中“问题导向”方法的应用探析

分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2-11-04 17:36人气:加载中...


预留广告位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体会,“概论课”是一门比较难讲的课程。我自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写了一些有关“概论课”教学的体会与同行分享,特别是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回应。有时候觉得能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也是值得的。

前两天,一位教“概论课”的青年教师在微信中提了问题:“夏老师,您好!作为青年教师,也想参加教学比赛,但是选题无处下手,没有问题意识,不知道什么样的选题能讲出彩,能够回应学生困惑或抓人眼球,你方便给举个例子吗?或者有示范教案给我参考一下吗?”

我想这应该是青年教师、尤其是讲概论课教师的通病。这不仅仅体现在讲课比赛的选题上,也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尝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感谢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信任,我也很高兴与青年教师就教学进行研讨;同时也说明我们的青年教师也有比较强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愿望。教师是建设好思政课的关键,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文中这位教师提到的“没有问题意识”和“讲出彩、抓眼球”的困惑,这不仅仅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困惑,应当是所有思政课教师的共同的问题。

2016年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集中研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而在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说课中“没有问题意识”和“不能讲出与抓不住眼球的话,很难得出课程的效果好。这个问题具体体现了我们的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高的通病。下面我就结合针对性和亲和力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现在全国的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硕士,相当一部分学校起点都应当是博士了。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马学科专业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相关学科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和训练,即使不是马学科专业的学生,作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也能够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每个人进来时都是经过面试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青年教师的起点都比较高,难就难在他们碰到了自以为好讲但事实上非常难讲的思政课、尤其是概论课。我以前总结过讲好“概论课”的五难,即讲准、讲透、讲活、讲信和讲好,在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是要真的讲好概论课,既要有理论的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和人生感悟,这是其他以知识性为主的课程所不具备的。

无论是教学比赛还是日常上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程讲授过程中,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要经历长期的训练和探索而得出来的,而不是凭想象得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入、内容讲授、学生互动、课程小结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问题的思考、问题的引入、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总结。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加重要。因此,概论课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设计中应当具备的问题意识。不管是整个一门课、还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所谓的问题意识,主要指的是通过概论课课程,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或者解决的教学问题是什么,具体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视频的插入、课程的导入、与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相关的讲授等等)都是有目的与目标的。

从总体设计的视角看,首先要进行较为宏观的问题思考,而不应当过细的沉浸在过于具体的细节上。应当考虑清楚通过导论课要达到和解决“什么问题”(在教材的前言部分讲的很清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大模块中,每一部分的目标和要求不同。比如,我们的一些教师讲前四章“毛泽东思想部分”按照史的线索和故事的逻辑讲授,看似热闹,实则松散,偏离了“概论课”的属性和要求。因此,讲清基本理论和在相关理论部分的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争议,以及处理理论争议的基本原则。对毛泽东思想地位的认识和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无疑是这一部分的核心。但绝不能为了热闹而对于资料的来源不做甄别。最为权威的资料就是《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可以澄清许多的思想认识问题。记得有次去听课,正好我们的教师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整体性、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没有把握好“体系”、“整体”、“大局”,而是陷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形态的形成条件、形成背景等,甚至对“三起三落”讲的非常的细,但是却没有给学生交代好一个整体的理论系统的概念。建议按照不同理论形态的“主题”线索、既要讲清一脉相承、更要突出理论创新,这样才能够使一节总论性质的课程讲的透彻。

从一节课的角度来看,无论涉及的是哪一部分问题,在教学中都应当注意:一是为了有效地进行课程的导入、二是为了通过设定问题而引人入胜、三是着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在公众号中写了一篇“问题!问题!还是问题”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思政课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在概论课教学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有了问题、设定一个好的问题,本节课程就有了“靶心”,就有“”放之“的”;无的放矢的效果就不用设想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来解答问题的模式,

因此,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来自于课前的本科与教学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想到什么地方就讲到什么地方。应当做的指哪打哪儿,而不是打哪指哪。各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做到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进行教学的思考,特别要写好“教学设计”、“教案文稿”,而不是仅仅只有“PPT”。

第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和处理。其实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有问题的意识、或者想通过问题的设置,让自己的课程看起来更有理论性、更能够吸引听者。但是愿望归愿望,事实归事实。有想法不一定能够处理得好。

一是问题不是想出来的。我们所说的问题,要么是理论思考的结果,要么是实际调研的结果,要么是经验感悟的结果。概论课即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些原汁原味的理论,也涉及到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理论的问题一定要用理论来回答。现实的教学中,有许多的现象是用大量的举例、素材的堆积来阐释理论,既讲不透理论,有时往往会把理论的意义降低、甚至庸俗化理论。同时,思政课面向的是学生,不能够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而应当换位思考,应当真正能够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困惑,这需要调查研究并做理论分析。概论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知识体系是讲不好课程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需要用体验去“思”和“悟”的,这一点,青年教师比较不占优势。所以,只有增强理论功底、深入学生进行调研、教师自身不断的实践,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而不是那种很“LOW”的假问题、假互动。

二是要学会处理随机的问题。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已经习惯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场景。这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我认为对于教师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线上提问题的多了起来。这很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和行事方式,而且作为教师必须的回应这些问题而不能视而不见。这种对一些随机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是预设的,学生的问题往往是随机的)的回答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挑战。记得我有一次在线上做讲座,在讲的当下把课程思政比喻成盐溶于汤的时候,现场弹幕了一条信息“为什么讲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元素比喻成汤而不是比喻成醋?”我顿时觉得这个问题一定得回答、而且要回答好。我的回答是“盐与醋都是对人有用的,但是盐是必选项,醋是选择项,因此用盐比用醋更加准确”。这就叫做应变,而且要让提问者信服。我们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特别怕上课时学生直接提问题,怕回答不好。我的建议是:能够回答则立刻回答;如果有些问题吃不准的话,不要轻易回答学生,更不能为了面子贸然回答。可以先肯定学生问题问得好,下节课来回答学生!接下来可以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来研讨这些问题。

我在陕西师大参加过一期辅导员面试,其中一名应聘者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当一名评委面对农科专业的应聘者提出了学农的来应聘辅导员有什么优势的时候(言外之意大多都是思政专业的来应聘),这名应聘者面对两难:一是专业不占优势,二是又不能说不喜欢农学专业。但这名应聘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是学园艺规划的,我有很好的整体思维;我是学农的,我深谙树人与树树一个道理;农业需要灌溉,我会很好滴处理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关系。一下子变被动为主动!!!

 

所以,做思政课教师,要经常性地面对比上述问题更加尖锐的提问与问题,是否敢于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是你所讲的课程是否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也直接影响你的课程能否打动人、吸引人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思政课教师基本达标都很难,更不用说讲好了。近年来最大的收获是没有人、特别是看不起思政课的人敢轻言“思政课没什么了”!!!

本文TAG:概论课  问题导向  应用探析  

本文永久网址

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